第450章 不能说一模一样,简直是别无二致!(1/2)
隔天一大早,叶楷就风风火火地闯进了四合院,一脸得意,扬了扬手里一个牛皮纸文件袋。
“搞定了!”他把文件袋往林远志面前的石桌上一拍,“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头衔给你挂上了!是不是没想到这么快?”
林远志有些意外于他的效率,打开文件袋,里面是正式的聘书和相关手续材料。
职位确实是“特聘研究员”,隶属基础理论研究所,备注栏里写着“个人研究方向:中医临床理论与应用转化”。
工作性质描述得极为宽松,基本等同于“有重大项目时参与,平时自由安排”,薪资待遇对于这样一个国家级学术机构来说,算是非常优厚。
“陈副院长这次倒是出了大力气,”叶楷翘着二郎腿,自顾自倒了杯茶,“你上次去广门医院支援,算是帮他解了围,这回他算是还了人情。这位置,多少双眼睛盯着,没他点头,可没那么容易塞人进去。”
林远志默默翻看着材料,心里明白,这看似“自由”的职位,是叶家能量和陈副院长人情共同作用的结果。
“手续我都打点好了,你今天上午就去报到,认认门,见见你那个组的头儿。”叶楷安排道,“以后上下班,车和司机,还有……”
他朝门外努努嘴,那两个如同隐形人般的保镖依旧站在那里。
“他们都跟着你。不是监视,是保障,你现在名气太大,安全第一。这世道可是什么人都有,小心一点最好。”
上午九点,林远志在叶楷安排的专车和保镖陪同下,来到了位于城北的中医科学院。
报到手续异常顺利,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显然早已接到通知,态度客气,快速为他办理了入职。
随后,他被引荐到所在的研究小组——基础理论研究所第二课题组。
组长薛金龙,一位约莫五十岁、戴着金丝眼镜、发型一丝不苟、略显发福的中年男子,在办公室接待了他。
薛组长态度不算热络,简单寒暄几句,便说:“小林啊,正好,我们组马上有个小型项目研讨会,你也一起来参加,熟悉一下目前的重点研究方向。”
会议室内,算上林远志,一共六名研究员。
薛金龙打开PPT,清了清嗓子:“各位,今天我们重点讨论一下所里新立项的课题——《基于经典名方化裁的中药复方防治夏季高发传染病(手足口病)的社区试点研究》。
这个课题已经获批,事不宜迟,马上就要在选定的试点社区和学校展开……”
当PPT翻到核心内容页,展示出课题组提出的“基础方剂”时,林远志愣住了。
连翘、金银花、菊花、土茯苓、火炭母、葛根、法半夏、蝉蜕、浮萍、薄荷……
这药方,这配伍,都与他一个多星期前,在地坛公园内园,当着肖局长等人的面,为应对手足口病高发而提出的那个方子,不能说一模一样,简直是别无二致!
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PPT上给这个方子起了个更“学术化”的名字,并且标注了“课题组在经典名方基础上化裁而得”的字样。
林远志的心猛地一沉。
药方本身没有版权,谁都可以用。
但如此迅速、如此“恰好”地成为国家级科研机构的正式立项课题,并且抹去了最初提议者的痕迹,这其中的意味,就不那么简单了。
他想起了曾主任当时提到“可以考虑小范围试点”,原来“试点”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
似乎挺有趣的样子。
自己居然刚好参与到,自己率先提出的研究方案而产生的科研活动里头了……
真是奇妙。
薛金龙还在台上侃侃而谈,阐述着课题的立题依据、研究方法和预期成果,语气中带着项目负责人的自豪。
他完全没有提及这个方子的来源,仿佛这就是他们课题组独立研究的成果。
其他研究员似乎也习以为常,认真记录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