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93章 冬藏砺剑,西旌远扬

第393章 冬藏砺剑,西旌远扬(1/2)

目录

公元前185年汉文帝三年农历十月下至十一月

时入深秋,北地高原的寒风日渐凛冽。天空时常呈现一种灰蒙蒙的色调,阳光变得苍白而短暂。广袤的原野上,草木凋零,一片萧瑟,只剩下收割后整齐的庄稼茬口,裸露在日渐冰冷的大地上。湟水边缘开始出现薄冰,水流减缓,水声也变得沉闷。狄道城内,人们早已换上厚实的冬装,家家户户储备着过冬的薪炭与腌菜,市井间虽依旧人来人往,但节奏明显放缓,透着一股入冬前的宁静与蓄势。靖王李凌在顺利结束了秋收赋税、并接连迎来乌孙受封、朔方雪耻等好消息后,并未有丝毫松懈。他深知,冬季对于北地郡而言,既是休养生息的时节,更是巩固武备、防范外敌、并深入推进战略的关键时期。胡虏往往趁天寒地冻、汉军不易出击之时,南下劫掠,以弥补过冬物资的不足。而己方则需利用此段时间,整训士卒,修缮器械,囤积粮秣,并利用冰封雪裹、胡骑行动亦受制约的时机,加强情报搜集与内部整合。与此同时,经过前期的精心筹备,向西域派遣大规模官督商队的时机已然成熟。这支商队的西行,不仅关乎巨大的经济利益,更是汉帝国威仪西渐、巩固与乌孙等新附藩属关系、进一步探索西域的重要一步,其意义远超商业本身。世子李玄业在经历了秋收赋税、军情捷报等一系列实务历练后,其处理政务的能力与日俱增,李凌开始让他更多地参与到军事后勤、边境防务协调等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中,为其将来统帅全局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这个冬天,北地郡在靖王李凌的统领下,外松内紧,正悄然进行着一场全方位的“冬藏”与“砺剑”。

十月廿五,靖王府议事厅。炉火熊熊,驱散着初冬的寒意。李凌召集长史周勃、郡丞公孙阙、都尉赵破奴及世子李玄业,举行冬季军政部署会议。

“王爷,诸位,”周勃首先禀报内政情况,“秋收赋税已全部入库,今岁丰稔,府库充盈,钱粮足可支撑至来年夏收。各县正利用农闲,组织民夫兴修水利、整饬道路。吏治年终考绩已展开,预计腊月前可完成。今冬赈济孤寡、抚恤军属之事,亦已拨付钱粮,正由各县落实。”

李凌颔首:“勃兄辛苦。内政稳固,乃一切之基。冬闲时节,正是整饬内务、积蓄力量之机。需严令各曹署:一、预算开支务必紧缩,非必要工程一律暂缓,将钱粮重点用于军备、抚恤及来年春耕预备。二、吏治考绩务必公正严明,优者赏,劣者罚,庸者汰,以激浊扬清。三、赈济抚恤需落到实处,派员暗访,严防胥吏克扣,务必使鳏寡孤独皆能温饱过冬。”

“老臣遵命!定当严格执行,不使一人受冻馁之患。”周勃肃然应道。

李凌转向赵破奴:“破奴,朔方一役,扬我军威,然冬季将至,边备更需加强。胡虏困于严寒,往往铤而走险。今冬防务,有何筹划?”

赵破奴洪声道:“回王爷!末将已下令各塞:一、即刻起,边军进入冬季战备状态,哨探加倍,烽燧值守加强,严防胡虏小股渗透。二、组织精锐‘猎狐’小队,配备皮裘、肉干,轮番出塞潜伏,侦察胡虏越冬营地动向,寻机狙杀其斥候、扰其牧群。三、加紧操练士卒,尤其耐寒训练与雪地作战技巧。四、全面检修城防器械,储备大量火油、雷石、箭矢,并为士卒配发充足冬衣、鞋袜。五、已行文河西休屠王等部,约定联防,互通消息。末将敢立军令状,绝不让一胡骑越过长城!”

“好!破奴所虑周详!”李凌赞道,“然,需知‘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今冬战略,以‘稳固防守,积极侦扰’为主,不必寻求大规模决战。要让将士们吃饱穿暖,保持士气。尤其要关注朔方、高阙方向,呼衍斜新败,其部族越冬艰难,需防其狗急跳墙。”

“末将明白!”赵破奴慨然领命。

最后,李凌将目光投向公孙阙与李玄业:“子通,业儿,西域之事,乃今冬重中之重。商队筹备情况如何?”

公孙阙呈上一卷详细方案:“王爷,世子,大型官督商队已全部筹备就绪!共计精选良驼四百峰,驮马二百匹,大车百五十辆。货物包括蜀锦千匹、越瓷五百件、茶叶万斤、精铁锅具农具三千件、漆器百套、以及药材、纸张等物,价值巨万。商队由市舶司吏员、三大商户掌舵及随行伙计、通译、医匠等共计六百余人组成。护卫由郡府派骁骑校尉李敢率五百精骑担任。计划十一月初十自狄道出发,经河西走廊,至玉门屯所补给后,直赴乌孙王庭,而后视情继续西行,最远可达大宛、康居等地。预计往返需时半年以上。”

李凌仔细审阅方案,沉吟道:“规模甚大,可谓我汉家商队前所未有之盛举。然,风险亦巨。西域路途遥远,气候恶劣,盗匪横行,更有匈奴窥伺。安全乃第一要务。”

“父王,”李玄业接口道,他近期参与了商队后勤协调,“儿臣与公孙先生反复推演,已拟定数条应对之策:一、商队实行军管,昼行夜宿,结阵而行,斥候前出五十里侦察。二、与河西羌胡各部打好招呼,许以厚利,请其提供向导并保障沿途安全。三、玉门屯所已加派兵力,可作中转休整与支援基地。四、携带强弓硬弩百具,遇小股匪类,可自保;遇大敌,则固守待援或果断舍弃部分财物,保人为主。五、已备有遇险时释放的信鸽、狼烟等联络手段。”

“嗯,业儿思虑渐趋周全。”李凌点头肯定,“然,尚需强调:此商队,政治意义大于经济利益。其首要任务,是宣示汉威,巩固乌孙,联络西域诸国。贸易获利,次之。故,遇事需权衡利弊,不可因小失大。子通,传令李敢及商队首领,务必将此旨意贯彻始终。另,以本王名义,修书军须靡,告知商队行程,请其予以关照,并可借此商队,加强双方物资互通。”

“臣(儿臣)领命!”公孙阙与李玄业齐声应道。

“系统提示:宿主于战略间歇期精准把握季节特点,部署“冬藏砺剑”之策,展现出卓越的战略节奏感与未雨绸缪能力,将休整、备战、外拓有机结合…宿主状态:统治策略更趋精细化与前瞻性,内部治理与外部经略同步深化,继承人通过参与复杂军、经事务,综合协调能力显着提升…”

会议结束后,各项政令迅速下达。北地郡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按照靖王的指令,开始了冬季的运转。

内政方面,在周勃的督导下,各县利用冬闲,组织民夫疏浚河道,加固堤坝,修缮通往各塞的官道,为来年春耕和军事行动做准备。郡府各曹署则忙于年终决算、吏治考核、物资调配等繁琐却至关重要的政务。李玄业协助周勃处理这些事务,其条理清晰、处事公允的风格,赢得了府中吏员的一致认可。

军事方面,赵破奴坐镇朔方,严格执行冬季防务计划。边塞之上,旌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士卒们顶风冒雪,巡逻站岗,不敢有丝毫懈怠。数支精干的“猎狐”小队,如同幽灵般潜入漠南,搜集情报,不时传来袭击匈奴游牧小队得手的消息,让胡虏寝食难安。

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西域商队的出发准备。狄道城外,庞大的商队营地日夜忙碌,驼马嘶鸣,人声鼎沸。货物最后清点、装载,人员编组、训令,护卫骑兵演练阵型……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这支承载着北地乃至汉帝国西进希望的商队,即将踏上万里征程。

十一月初五,一个风雪交加的下午,靖王府书房。李凌正与李玄业一同听取公孙阙关于河西走廊最新动向的密报。

“王爷,世子,”公孙阙低声道,“玉门屯所急报:河西休屠王遣使密告,近日发现有小股身份不明的骑手(疑为匈奴或受其指使的马贼)在走廊要道附近活动,似在窥探商路。休屠王已加强警戒,并询问商队行程是否需调整或加强护卫。”

李凌眉头微蹙:“果然有宵小之辈觊觎!匈奴不敢明面拦截,便想暗中使绊子。”他沉思片刻,决断道:“商队出发日期不变,以示我决心。然,安保需再加强。子通,传令:一、命玉门屯所再增派两百精骑,前出至走廊中段险要处接应。二、告知休屠王,我商队愿支付额外‘过路费’,请其派出千骑,于其境内全程护送,直至玉门。三、商队自身,进入河西后,行军序列需更加紧凑,夜间宿营地需选择易守难攻之处。四、令李敢,可派小股精锐,伪装先行,扫清潜在威胁。”

“臣明白!这就去安排,确保商队万无一失!”公孙阙领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