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田畴问策,边塞砺锋(2/2)
第一份来自西域,是玉门屯所六百里加急。公孙阙连夜入府禀报。
“王爷,世子,玉门急报!我军五百精骑,由屯副都尉王猛率领,已按王命,疾驰至车师国境内被困绿洲外围。王都尉遣死士潜入绿洲,与李敢校尉取得联系。得知商队虽被困月余,然凭险据守,伤亡未再增加,士气尚存。王都尉遂定下‘声东击西’之策,于三日前深夜,以一部兵力佯攻匈奴围军东北角,吸引其主力,自率精锐突入西南,接应商队突围。激战半夜,我军与商队里应外合,成功杀出重围!此战,毙伤匈奴数百,我军亦伤亡近百。现残部已安全退入车师国一重镇,受车师王派兵‘保护’。李敢将军伤势稳定。匈奴白羊王部见我军援至,亦未再强追,似有顾忌。然,商队所携货物,损失近半。”
李凌仔细听取,沉吟道:“人能救出,便是大幸!王猛、李敢,皆有功将士,记下,容后封赏。货物损失,虽可惜,然相较于人员,为次。车师王态度暧昧,既‘保护’,亦有监视之意。子通,传令王猛:一、妥善安置伤员,就地采购药材,全力救治。二、以我北地靖王府名义,厚谢车师王,并赠其丝绸、茶叶等物,稳住其心。三、休整数日后,即护送商队残部,择安全路线,返回玉门。四、此次商队遇袭详情,尤其是匈奴兵力、战术、以及与车师等国有无勾结之迹象,令李敢详细记录,报我。五、再次飞奏长安,详陈商队被袭及救援经过,请朝廷向匈奴严正交涉。”
“臣明白!还有一事,”公孙阙补充道,“据王猛报,军须靡闻我商队遇袭,曾遣使至车师表示关切,并送来部分伤药。其亦密告,匈奴阿莫里部因得白羊王支援,攻势更猛,盼我速施援手。”
“军须靡倒是会做人。”李凌冷笑一声,“告诉他,援手之事,待商队返回,查明情况,再行商议。眼下,让其顶住压力便是。”
“诺!”
第二份军情则来自朔方,是赵破奴的报捷文书。赵破奴遣出的“猎狐”精锐,在漠南成功寻到呼衍斜残部一越冬营地,趁夜突袭,焚其帐落数十,斩首百余级,俘获人畜甚多,沉重打击了其气焰。呼衍斜部已向阴山以北更深处逃窜。赵破奴请示,是否继续追剿。
“告诉破奴,见好就收。漠南地域广阔,穷寇莫追。其部遭此重创,今春难有作为。令其将俘获人畜妥善安置,加强边境巡防即可。”李凌批示道。
东西两线的战报,一解围,一告捷,虽未能尽全功,但已成功挫败了匈奴的骚扰企图,稳住了局面。李凌心下稍安。
三月初,春耕基本结束,田野里新绿初绽,一派生机盎然。李凌利用春耕后的相对闲暇,在王府召集了一次军政会议,总结开春以来诸事,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会议上,长史周勃禀报了春耕总体情况,预计今岁又是个丰收年。郡丞公孙阙汇报了西域商队救援后续及边境动态。都尉赵破奴派来的军吏则禀报了朔方防务。
李凌最后总结道:“今春以来,我北地内政,春耕顺利,民心安定;边防,挫败胡扰,局势平稳;西域,虽遇波折,然根基未损。此乃诸位同心协力之功。然,需知‘行百里者半九十’。接下来,需着力于以下几事:一、春耕后田间管理、水利维护不可松懈,勃兄需持续督导。二、西域之事,待商队返回,需详加总结,重新评估西进策略与风险。玉门屯所需进一步强化。三、朔方边防,需利用春夏之交,加固城塞,操练兵马,以备胡虏秋高马肥之时来犯。四、”他特别看向李玄业,“讯曹需加强对各方情报的梳理研判,尤其要关注匈奴王庭动向、河西羌胡态度、乃至长安朝议风向,每五日呈报一份要情分析。”
“臣等(老臣)(儿臣)领命!”众人轰然应诺。
会议结束后,李凌独留李玄业,将西域商队遇袭事件的全面总结报告、以及今夏边军物资调配核查两件要务,交由他独立负责完成。这既是信任,亦是考验。
“业儿,此事关涉军、政、外交,颇为复杂。你要广阅卷宗,咨询勃兄、子通,甚至可调阅‘潜渊’密档,务求分析透彻,建议中肯。”
“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王重托!”李玄业深知此乃锻炼其综合能力的绝佳机会,郑重接过任务。
春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房内。靖王李凌坐镇中枢,世子李玄业砥砺成长,北地郡这艘航船,在经历了初春的风浪后,正调整风帆,向着夏日的深远海域,继续稳健前行。田畴间的希望已然播下,边塞的锋刃愈磨愈利,只待时间的酝酿与考验。
【史料记载】
*官方史·汉书·食货志:“(文帝时)……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四年春,凌公携世子玄业亲巡田畴,问民疾苦,春耕得以大治。适时,西域商队解围,朔方胡扰得挫。凌公部署夏务,世子受命总责要务,历练愈深。”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田畴问策,上帝重农恤民;边塞砺锋,圣域武备克彰;圣嗣历事,堪当大任。”
*北地秘录·凌公春深:“李凌父子巡春耕,察民情;西域险情得解,北境胡患暂平;世子担重任,北地根基益固。”
(第三百九十八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