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99章 雏凤清音,西略深谋

第399章 雏凤清音,西略深谋(1/2)

目录

公元前184年汉文帝四年农历三月中至四月

三月中的北地,春意盎然。和煦的春风彻底驱散了残冬的寒意,原野上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湟水奔流,水量丰沛。田间地头,粟黍新苗已破土而出,绿意盈盈,长势喜人,农人们正忙于间苗、除草、引水灌溉,一派繁忙而充满希望的景象。狄道城内,街市熙攘,人气渐旺。靖王府中,随着春耕大忙的结束,政务重心逐渐转向日常治理与长远谋划。靖王李凌在成功督导春耕、并妥善应对了东西两线边境危机后,获得了短暂的喘息之机。然而,他并未懈怠,深知“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道理。西域商队遇袭事件虽暂告一段落,但其暴露出的问题与带来的启示,亟需深入总结反思,以为未来西进战略提供镜鉴。同时,夏季将至,边防守备、赋税征收、水利维护等常规政务亦需有序推进。此段相对平稳的时期,正是沉淀思考、谋划长远的绝佳时机。尤为重要的是,世子李玄业在经历了春耕巡视、参与危机应对、并独立承担西域事件总结报告等重任后,其政务能力、战略眼光已有了长足进步。李凌有意借此机会,进一步锤炼其分析复杂局势、制定长远方略的能力,使其不仅是一名合格的执行者,更能逐步成长为一名有远见的决策者。此番对西域战略的深度复盘与前瞻,正是对李玄业的一次关键性考核与培养。

三月十八,靖王府书房。窗外春光正好,室内书香墨韵。李玄业历时十余日,广阅卷宗,咨询周勃、公孙阙等重臣,甚至调阅了部分“潜渊”密档,终于完成了父亲交办的《西域商队遇袭事件总结暨西进战略反思》报告。此刻,他正襟危坐,将厚厚的一叠绢书呈给父亲李凌。

“父王,儿臣奉命撰写的报告已成,请父王过目。”李玄业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完成重任后的沉稳。

李凌接过报告,并未立即翻阅,而是温和地看着儿子:“业儿,撰写此文,耗时颇久,遍查资料,几经修改,辛苦你了。在落笔之前,你心中对此事最大的感触为何?”

李玄业沉思片刻,郑重答道:“回父王,儿臣最大的感触,并非匈奴之狡诈,亦非战事之惨烈,而是我北地乃至汉室,对西域之认知,仍显肤浅,信息传递,仍太迟缓,应变机制,仍有滞碍。商队遇袭月余,消息方达狄道;救援指令往返,又需旬日。西域广袤,部落林立,情势瞬息万变,若事事皆待狄道乃至长安决断,恐贻误战机。此乃‘道阻且长,鞭长莫及’之困。”

“嗯,能见于此,直指要害!”李凌眼中露出赞许之色,“然,既知病根,可有药方?”

“儿臣浅见,或可从此三方面着手:一曰‘强耳目’。需大力加强玉门屯所建设,使其不仅为屯兵之所,更应为情报汇集、分析、传递之前哨。增派精通胡语、熟悉西域风土之细作、商贾,广布眼线,建立更快捷、更隐秘的信道。二曰‘授机宜’。赋予玉门都尉及未来西域特使更大临机决断之权,规定在紧急情况下,可先行处置,事后禀报。三曰‘固根基’。经营西域,非仅靠商队、使者,需有强大国力与军力为后盾。继续巩固河西走廊,加强与羌胡部落联系,使之前出基地稳固,补给线畅通。”李玄业侃侃而谈,思路清晰。

李凌微微颔首,不再多言,开始仔细阅读报告。报告内容详实,结构严谨,不仅详细叙述了事件经过,分析了匈奴战略意图(破坏汉乌联盟、震慑西域诸国、试探汉朝底线),总结了经验教训(情报滞后、护卫力量不足、对复杂地形及潜在风险预估不足),更提出了若干颇具建设性的长远建议,如设立“西域都护府”之雏形、建立定期商队护卫轮换制度、探索经南路(避开匈奴势力较强的车师一带)通西域的可能性等。

良久,李凌放下报告,目光中满是欣慰:“业儿,此报告,数据翔实,分析透彻,建言中肯,非经深入思考,不能成此佳作。尤其‘强耳目、授机宜、固根基’九字,可谓切中肯綮。为父甚慰!”

得到父亲如此高的评价,李玄业心中激动,但仍保持谦逊:“父王过奖!此乃儿臣本分,且多得周世伯、公孙先生指点,方能成文。其中浅见,尚需父王斧正。”

“不必过谦。”李凌摆摆手,“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亦是你的本事。然,报告所言,多集中于‘如何应对’与‘如何改进’。为父再问你一题:经此一事,你对‘西进经略’本身,可有更深一层的思考?其终极目的何在?利弊权衡又如何?”

这是一个更为宏大和深刻的问题。李玄业凝神思索,组织语言,缓缓答道:“父王此问,直指根本。儿臣以为,西进经略,其利有三:断匈奴右臂,弱其势;通商贾之路,富国用;扬汉家威德,服远人。然,其弊亦有三:耗资巨万,虚国力;战线漫长,易受攻;易引猜忌,启边衅。故,西进非可贸然疾进,亦不可因噎废食。当如父王所定‘守中蓄力,伺机而进’之策,以国力增长为基,以情报准确为先,以结交盟友为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其终极目的,非为拓土万里,乃为营造一个于我有利的西部战略环境,使匈奴不能独霸西域,使汉威能达于绝域,最终保障我北地及关中之长治久安。至于朝廷猜忌……儿臣以为,只要我北地行事光明,谨守臣节,一切举措皆以国家利益为重,并及时奏报朝廷,取得理解,则猜忌可消,支持可得。”

李凌听罢,抚掌赞叹:“善!大善!业儿,你能从战略高度审视西进之利弊得失,明确其根本目的,并虑及朝廷反应,思虑之周全,眼光之长远,已远超寻常少年!‘营造有利战略环境’一语,尤为精辟!此乃王者之略,非将帅之谋也!你能悟及此,为父放心矣!”

这番深入的问答,标志着李玄业在战略思维上的一次重要飞跃,开始从战术执行层面,向战略决策层面迈进。

【系统提示:宿主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践课题对继承人进行高端战略思维培养,成效显着,展现出卓越的教导艺术与对政权延续的深远谋划…宿主状态:统治梯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继承人战略素养实现质的提升,为未来权力平稳过渡与战略延续奠定坚实基础…】

李凌对李玄业的报告与见解高度重视,随即决定召开一次高层军政策议,专门研讨西域战略的调整与深化。三月廿五,靖王府议事厅,李凌、周勃、公孙阙、赵破奴(军报参与)及世子李玄业齐聚。

李凌首先让李玄业简要汇报了报告的核心内容与主要建议。周勃、公孙阙等人听完,皆面露惊异与赞赏之色,没想到世子年纪轻轻,竟能对如此复杂的事务有如此深刻的洞察。

“世子所言,老成谋国,切中要害!”周勃慨叹道,“尤其加强玉门屯所、授予前线机宜之权,实为必要!”

公孙阙亦道:“世子所提探索南路,分化西域诸国,更是长远之策。臣以为,西域经略,确需更精细的谋划。”

李凌综合众人意见,最终拍板,对北地郡西域战略进行阶段性调整与深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