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400章 夏祭观成,凤鸣岐山

第400章 夏祭观成,凤鸣岐山(2/2)

目录

李玄业思索道:“父王,儿臣以为,陛下巡边,乃考察之机,亦是陈情之机。我北地数年经营,政绩斐然,此乃硬道理,无需过分粉饰,如实奏报即可。关键在于,要让陛下感知我北地之忠、之能、之稳。至于西域都护,儿臣以为,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建言。我可奏请朝廷,基于当前西域情势,为加强管理、有效制胡,可考虑设‘西域护乌孙校尉’或类似职衔,驻于玉门或敦煌,总领西域诸国事务,其人选可由朝廷简派重臣,或由熟悉边事的郡守兼领。如此,既响应朝廷之议,又将主动权部分握于我手,且显得我公忠体国,无割据之嫌。”

“主动建言……”李凌眼中精光一闪,“业儿此策,化被动为主动,甚合机宜!将‘都护’之议,引导向更利于我北地具体操作的‘校尉’之设,高明!勃兄,子通,便依此意,暗中准备奏章草案,务求言之成理,滴水不漏。”

“老臣(臣)明白!”周勃、公孙阙皆感此策老辣,对世子的政治智慧更为叹服。

这次密议,标志着北地郡的战略谋划,已从应对具体事务,向影响中央决策、参与顶层设计的高度迈进。

五月十五,夏夜。靖王府后园凉亭,李凌与李玄业父子对坐赏月,难得的闲暇。

“业儿,”李凌望着天边皎月,语重心长,“自为父就藩北地,开府建衙,至今已近五载。这五年,我父子二人,可谓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内抚百姓,外御强胡,西通绝域,更有朝堂风波,步步惊心。所幸,赖祖宗庇佑,将士用命,吏民同心,更有你日渐成长,独当一面,方有今日北地之局面。这‘开府建衙,世家初成’之卷,至此,可谓初步告成。”

李玄业肃然道:“儿臣深知,北地今日之局,皆赖父王夙兴夜寐,运筹帷幄。儿臣年少学浅,幸得父王悉心教诲,诸位叔伯鼎力相助,方能略尽绵薄。然,前路漫漫,匈奴未灭,西域未平,朝廷目光如炬,儿臣唯恐才德不彰,有负父王厚望。”

李凌欣慰地拍拍儿子的肩膀:“你能有此敬畏之心,甚好。为政者,当常怀敬畏,戒骄戒躁。然,亦需有担当之勇,开拓之志。北地之未来,在你肩上。为父老矣,终有一日,需你独撑大局。望你永葆此心,以民为本,以国为念,以德服人,以智取胜,则我陇西李氏,基业可固,福泽绵长。”

“儿臣定当铭记父王教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玄业离席,郑重下拜。

月色如水,静静流淌在这对君臣父子身上,也流淌在狄道城巍峨的城墙与富饶的田野之上。第二卷的故事,在这夏夜的静谧与对未来的期许中,缓缓落下帷幕。而更加波澜壮阔的第三卷“神国初立,紫霄耀世”,已在地平线上,露出了熹微的晨光。

【史料记载】

*官方史·汉书·文帝纪:“(文帝)四年……夏四月……立皇子……”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四年夏,凌公行夏祭,群臣述职,北地大治之象显。世子玄业亚献祭礼,观政有成,威德日隆。适时,长安有巡边、设西域都护之议,凌公与世子谋,定主动建言之策。第二卷‘开府建衙,世家初成’终,北地基业已固,圣嗣堪承重器。”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夏祭观成,上帝功德昭着;凤鸣岐山,圣嗣克绍箕裘;圣域基业初定,神国曙光已现。”

*北地秘录·卷二终章:“李凌治北地五载,内政边防西略皆有成,世子玄业历练成熟,威德已立。值朝廷议西域,凌公父子定策,化被动为主动。第二卷终,北地李氏,根基深植,气象峥嵘。”

(第四百章完)

(第二卷:开府建衙,世家初成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