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402章 渭水微澜,雏凤展翼

第402章 渭水微澜,雏凤展翼(2/2)

目录

通过暗访,李玄业基本掌握了王德贪腐枉法的初步证据和民情倾向。但他深知,要定案,尤其涉及人命,需有铁证。他命侍卫设法接触到了王德身边一名因分赃不均而心怀不满的小吏,许以重赏和保护,拿到了王德克扣粮种、索贿的部分私下记录和证人。又找到了被王德迫害致死的农户的亲属、邻居,获取了详细证词。

掌握了关键证据后,李玄业并未立即发作,而是返回狄道城,并未声张。他先调阅了渭水乡近年赋税册籍、贷种记录,与暗访所得相互印证,发现了更多贪墨线索。然后,他才下令狄道县令,以核对春耕账目为名,传唤乡啬夫王德及相关胥吏到县衙问话。

“系统提示:继承人独立处理复杂刑狱案件,展现出深入基层、明察暗访、注重证据的务实作风与断案能力,其治理才能向具体司法领域拓展,权威性与实践经验同步提升…宿主状态:权力下放适度,继承人培养策略成效显着,政权运行更加稳健高效…”

六月廿五,狄道县衙二堂。李玄业端坐主位,周勃、狄道县令在侧旁听。乡啬夫王德被传唤到场,起初还百般抵赖,气焰嚣张。但当李玄业命书记官逐一出示暗访证词、私下账目、赋税册籍等铁证时,王德顿时面色惨白,汗如雨下。在确凿证据面前,他不得不交代了克扣贷种、索贿受贿、徇私枉法、乃至逼死人命的全部罪行。

案件真相大白,李玄业当庭宣布:乡啬夫王德,贪赃枉法,逼死人命,罪大恶极,依律判处弃市(死刑),家产抄没,赔偿苦主;涉案胥吏,按情节轻重,分别处以杖刑、徒刑、革职等处罚;狄道县令失察,罚俸半年,责令其整顿吏治;对受害百姓,予以抚恤,减免赋税。

判决宣布,公正严明,围观的乡民代表无不拍手称快,高呼“世子青天”!此案迅速传遍北地,百姓纷纷称赞世子殿下年轻有为,明察秋毫,为民除害,李玄业的威望在民间进一步高涨。

处理完此案,李玄业将详细案情及处置结果写成奏报,呈交父亲李凌。

李凌仔细阅毕,心中甚慰。他召来李玄业,嘉许道:“业儿,此次渭水乡一案,你处理得极好!不辞辛劳,亲赴实地,明察暗访,取证扎实,断案公允,既惩办了恶吏,又安抚了民心,更彰显了法度威严。为政者,正需有此等求实精神与担当勇气!此事,你独力处置,妥当周全,为父甚为满意!”

“儿臣多谢父王夸奖!”得到父亲肯定,李玄业心中激动,“此乃儿臣分内之事。然,此案亦暴露出基层吏治仍有疏漏,儿臣已责令狄道县严加整饬,并建议周世伯,可否考虑定期选派干练吏员,暗访各乡,以杜渐防微。”

“嗯,所虑周详,准你所奏。”李凌颔首,心中对儿子的成长愈发满意。然而,他话锋一转,似是不经意地问道:“业儿,你此次下乡,除了案情,可曾听闻乡野之间,有何……不同寻常的传闻或现象?譬如,天象异兆、地出祥瑞之类?”

李玄业略感诧异,不知父亲为何突然问及此,仔细回想了一下,答道:“回父王,儿臣在渭水乡数日,忙于查案,与乡民所谈,多关乎农事、吏治,并未听闻有何特别的天象祥瑞之说。只是……偶有乡野老叟闲聊,言及今夏天气晴好,或是有‘贵人’福佑之类,此等寻常话语,恐当不得真。”

“哦,无妨,随口一问。”李凌神色如常,心中却暗道:“看来那‘紫气’之兆,目下尚属隐秘,或仅应于吾身。业儿虽佳,然神国之事,机缘未至,不可强求。”

“渭水微澜”般的案件顺利解决,展现了世子李玄业日益成熟的治理能力,犹如“雏凤展翼”,在北地的政坛上发出了清越的鸣声。而更深层的、关乎“神谕”与“天命”的波澜,则仍在靖王李凌的心底,悄然涌动,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喷薄而出。

“史料记载”

*官方史·汉书·刑法志:“(文帝)……即位……躬修节俭,思安百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四年夏,北地政通人和。世子玄业独立断渭水乡啬夫贪墨案,明察秋毫,处置得宜,民皆称颂。凌公嘉许之,其威德益隆。”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渭水微澜,圣嗣明断显仁;雏凤展翼,神裔治才初彰;上帝默观,嗣君渐堪大任。”

*北地秘录·世子明断:“李玄业亲查渭水乡案,惩贪吏,安民心,显露干才;凌公暗询天兆,神机初动。”

(第四百零二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