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烛龙”的证言(2/2)
当天下午,陈默带着授权文件来到“烛龙”系统运维中心——这是一间位于省委地下的保密机房,门口有两道门禁,工作人员都穿着带防静电手环的工作服。
运维组长接过授权文件,在专用终端上输入密码,屏幕上弹出“是否生成‘陈默办案合规性审计报告’”的提示,他按下“确认”键,终端开始自动调取数据。
“烛龙生成报告有个特点,”运维组长指着屏幕上滚动的代码,“它会自动校验每一份数据的‘哈希值’——就像给每个文件盖了唯一的‘指纹章’,只要文件被修改过,哈希值就会变。比如你2023年10月调的银行流水,现在调出来和当时的哈希值一致,就证明没被篡改过。”
两小时后,一份长达87页的PDF报告生成完毕,加密后发送到陈默的专用U盘里。
回到办公室,陈默和老谢、小李一起打开报告,第一部分“关键节点日志”就清晰地记录着:2023年10月15日14:03,陈默通过办公电脑调阅“金广发关联账户流水”,操作IP为省委内网固定地址;
15:20,将流水文件加密存储到政务云,存储记录有三重备份;16:45,召开跨境追赃会议,系统自动记录会议文件上传时间——全程没有任何“发送邮件给金广发”的操作记录,直接戳穿了金广发伪造的邮件。
“再看金广发伪造录音的时间,”小李指着报告里的“文件访问日志”,“2023年11月2日,有人用‘临时访客账号’调阅过会议录音,这个账号是省发改委的王副主任申请的,理由是‘协助核对项目资金’,但调阅后两小时,录音就出现在了金广发的律师邮箱里!”陈默眼睛一亮——这个王副主任,正是之前被金广发点名、但一直坚称“清白”的官员之一,现在烛龙的日志直接把他和“录音泄露”联系了起来。
更关键的是“数据校验哈希值”部分。报告里附上了金广发伪造邮件的哈希值,与烛龙存储的陈默邮箱文件哈希值完全不符;伪造录音的哈希值,也和烛龙里的原始会议录音对不上,反而和海外“媒体技术公司”的一份处理文件哈希值有部分重合——证明金广发的录音确实是这家公司剪辑的。
“这就像拿假身份证去银行,系统一刷就知道是伪造的,”老谢感慨道,“人证可能会记错,物证可能被篡改,但烛龙的‘指纹’不会说谎。”
第二天,陈默把报告送到联合调查组。
李组长让技术人员用专用设备验证了一上午,最终在报告上签了字:“这份报告比任何证言都管用!数据不会掺假,金广发的诬陷现在是铁板钉钉的假案,而且从访问日志看,王副主任涉嫌泄露证据,我们可以正式对他展开调查了!”
消息传到周家时,周正豪正在书房里和管家说话,听到“烛龙提供审计报告”的消息,手里的茶杯猛地晃了一下,茶水洒在昂贵的地毯上。
“烛龙怎么会授权给他?”他脸色阴沉,“王副主任那边有没有动静?让他赶紧把嘴闭紧,别牵扯到我们!”管家点头应下,心里却清楚——有烛龙的日志在,王副主任想撇清关系,恐怕没那么容易。
陈默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手里的审计报告,心里却没有放松。
报告最后一页有一行小字:“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系统检测到3次异常IP访问,尝试调取‘金广发案’核心数据,均被防火墙拦截,IP归属地为京市某机关单位。”——这和之前“烛龙”标记的京市神秘手机号,似乎隐隐能对应上。
他把报告锁进抽屉,拿出那个钛合金盒子——里面的名单和烛龙的报告,现在成了两把钥匙,一把打开了证明清白的门,另一把则指向了更深层的腐败网络。
“老谢,”陈默拿起电话,“安排技术组分析烛龙报告里的异常IP,另外,申请对王副主任进行留置审查,从他嘴里挖泄露录音的幕后指使者——这场仗,我们该往前推一步了。”
电话那头传来老谢坚定的声音:“收到!技术组已经准备好,就等你下令!”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落在报告的封面上,“烛龙系统自动生成”几个字格外清晰——这个曾经沉默的“旁观者”,终于用最客观的方式,为正义提供了最有力的证言,也为接下来的斗争,点亮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