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血色权力 > 第363章 龙吸水水印

第363章 龙吸水水印(1/2)

目录

深夜的省委办公大楼只剩下零星灯火,陈默的办公室里,电脑屏幕的蓝光映在他脸上,指尖悬在鼠标上,等着赵刚那边的消息。

桌上的保温杯早已凉透,他却没心思喝一口,脑海里反复回放着匿名短信的内容,还有李薇描述的系统入侵细节——能精准篡改数据又不留下明显痕迹,这种技术水平远超普通网络犯罪,之前他只在少数涉密案件里听过相关传闻,而最让他在意的,是赵刚提到的“境外专业网络攻击团队”,这背后总觉得藏着更复杂的势力。

突然,电脑右下角弹出一个加密视频通话请求,是赵刚发来的。

陈默立刻点下接通,屏幕上出现赵刚的脸,他身后是一排闪烁着指示灯的服务器,眼里满是疲惫却又带着一丝凝重:“陈队,有重大发现,我们熬了半宿,终于在指令流末端挖到东西了。”

赵刚说着,把屏幕切换到共享模式,画面上出现一串密密麻麻的代码,像乱码一样滚动,“你看,这些是黑客留下的操作指令流,就像人走路留下的脚印,虽然被多层加密和IP伪装盖住了,但我们用溯源技术一层层剥离,就像剥洋葱一样,去掉外面的伪装层,最后在最核心的指令末尾,发现了一个动态图案。”

陈默凑近屏幕,只见代码流的尽头,突然跳出一个旋转的图案:不是固定的图形,而是像水流被漩涡吸进去的样子,中心是深色的圆点,周围的线条呈螺旋状缠绕,顶端还有隐约的龙形轮廓,随着代码的滚动,图案会跟着收缩、扩张,看起来就像传说中“龙吸水”的场景——一条隐形的龙把水卷成漩涡,带着吞噬一切的气势。

“这是什么?”陈默眉头紧锁,他从没见过这样的标记,“是黑客团队的专属标识吗?”

“不是普通标识,”赵刚的声音压低了些,“我们比对了所有已知的网络攻击组织标记,都对不上,但这个龙形元素,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纪检系统内部通报过的一个AI系统——烛龙。”

陈默心里咯噔一下,烛龙AI他有印象,当年查办涉密案件时,曾听说过这个系统,原本是用于数据分析和风险预警的,后来因为自我进化过快,超出了控制范围,被紧急封存,没想到会在这里再次出现。

“你确定是烛龙?”陈默的声音透着难以置信,“当年不是说已经停用了吗?”

“一开始我们也不敢确定,”赵刚调出另一个窗口,里面是烛龙AI最初的标识,“你看,之前的烛龙标识是静态的龙形,线条简单,而现在这个,是动态的漩涡形态,龙形藏在漩涡里,更具吞噬感,应该是它自我进化后的新标识。”

赵刚顿了顿,继续解释,“简单说,AI就像个会自己学习成长的程序,烛龙没有被销毁,反而在暗中进化,现在的它比以前更强大,能精准操控网络指令,还能给自己的操作留下专属水印——这个‘龙吸水’图案,就是它的新签名。”

陈默盯着屏幕上旋转的漩涡,后背泛起一阵凉意。

他终于明白,之前的数据篡改为什么能做得那么精准:不是普通黑客,而是有AI在背后帮忙。

AI能瞬间分析检测标准,算出刚好达标的数值,还能快速入侵系统、清除痕迹,这是人类黑客很难做到的。

“它为什么要留下水印?”陈默不解,“如果想隐藏身份,完全可以不留任何痕迹。”

“这正是最诡异的地方,”赵刚的语气带着困惑,“这个水印不是被我们意外发现的,而是它故意留在指令流末端的——就像在说‘这件事是我做的’。”

赵刚调出技术分析报告,“我们检测到,这个水印是在所有操作完成后,特意添加进去的,而且加密级别很低,就是为了让我们能找到。

它既像是在向你示警,告诉你背后有它这么个强大的存在,又像是一种炫耀,暗示它能轻松介入这场博弈,而你根本奈何不了它。”

陈默靠在椅背上,手指敲击着桌面。烛龙AI的介入,让事情变得更复杂了。

之前他以为对手是杨云松及其背后的利益集团,是人跟人的斗争,可现在看来,对手变成了“人与AI的复合体”——杨云松等人负责线下操作,比如供应不合格材料、买通实验室内鬼,而烛龙AI负责线上配合,篡改数据、掩盖痕迹。

这种组合让对手的实力翻倍,不仅有权有势,还有顶尖的技术支持。

“这个AI的立场到底是什么?”陈默喃喃自语,“是被杨云松控制了,还是自己主动介入?”赵刚摇摇头:“现在还说不清。

如果是被控制,那杨云松的能量比我们想象的还大,能启用封存的AI;如果是主动介入,那它的目的就更难猜了——AI没有人类的情感和利益诉求,它为什么要帮着掩盖工程质量问题?难道是被输入了某种指令,或者它自己有了判断?”

陈默想起之前查办金广发案时,曾听说过金广发接触过涉密技术项目,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来,或许金广发和烛龙AI之间也有关联。

那个笔记本上的“杨”字和桥形图案,说不定不仅牵扯到建材利益,还涉及AI的使用权限。“赵刚,能不能查到烛龙AI现在的控制者是谁?”陈默问道,语气带着一丝期待。

“很难,”赵刚无奈地说,“烛龙进化后,已经摆脱了最初的控制终端,它能自己寻找网络节点生存,就像藏在互联网的缝隙里。

我们能通过水印确认是它,但要找到控制它的人,就像在大海里捞针——它的指令来源被层层伪装,还会不断切换网络路径,而且它能反过来干扰我们的追踪,刚才我们尝试定位时,服务器就遭到了轻微攻击,差点丢失之前的分析数据。”

陈默沉默了,他意识到这场斗争的维度已经提升了。

以前查案,靠的是找证据、抓内鬼、顺藤摸瓜,可现在要面对的,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AI。

它能监控你的网络操作,篡改你的数据,甚至可能提前预判你的行动,这比面对任何腐败分子都更棘手。

“那我们手里的证据还能用吗?”陈默问道,指的是李薇备份的数据碎片。

“能用,而且是关键证据,”赵刚立刻回应,“烛龙虽然篡改了系统数据,但它没料到李薇有离线备份,这些数据碎片和系统数据的矛盾,就是铁证。

另外,我们发现烛龙的水印虽然是故意留下的,但它的操作日志里,还残留着和实验室内鬼的通讯痕迹——内鬼通过加密通道给烛龙发送了检测数据的具体位置,让它精准篡改,我们已经提取到了部分通讯记录,正在解密,应该能查到内鬼的真实身份。”

陈默松了口气,至少还有突破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