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结构安全报告(1/2)
省委书记办公会的气氛像凝固的水泥,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
长条会议桌的主位上,省委书记刚说完开场白。
杨云松就立刻接过话头,指尖敲着面前的文件夹,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同志们,东海跨海大桥通车日期只剩三个月了,现在全省上下都在关注这件事。
工程进度已经滞后,要是再在安全报告上拖泥带水,不仅会影响政绩考核,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老百姓会担心大桥不安全,企业会犹豫投资,这不符合‘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他说着,把一份文件推到桌中央,“这是省检测中心提交的最终数据报告,所有指标都符合安全规范,虽然个别批次略接近下限,但完全在国家规定范围内,我建议尽快依据这份报告,出具正式安全认定书,确保通车仪式如期举行。”
陈默坐在右侧第二排,手指紧紧攥着公文包,包里装着李薇备份的数据碎片和赵刚的技术分析。
他看着杨云松那张义正辞严的脸,心里清楚,这份所谓的“合格报告”,核心数据全是被烛龙AI篡改过的。
“杨书记,我反对。”陈默的声音不大,却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杨云松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挑眉看着他:“陈默同志,说说你的理由。检测中心是专业机构,数据经过多层审核,难道你觉得他们的报告不可信?”
“不是不可信,是数据存在疑点。”
陈默站起身,没有翻找文件,而是直接说道,“我在调阅原始数据时发现,核心承重柱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数据存在异常波动,而且检测系统曾在凌晨遭到网络入侵,不排除数据被篡改的可能。
在没有核实原始数据真实性之前,出具正式安全报告太草率了——大桥是百年工程,一旦通车后出现安全问题,不是‘稳定’能掩盖的,而是要付出血的代价。”
杨云松的脸色沉了下来,语气带着训斥:“陈默同志,你刚到岗不久,可能对工程检测流程不太熟悉。
检测中心的系统有多重防护,怎么可能轻易被入侵?就算有波动,也是正常的实验误差。
现在最重要的是保证通车,这是省委定下的目标,是关系到全省经济发展的大事,不能因为你的‘疑点’就耽误进度。”
他转头看向其他领导,“各位同志,大家怎么看?是要‘稳定发展’,还是要被无根据的猜测捆住手脚?”
几位分管经济、宣传的领导纷纷附和,有的说“安全报告已经过专业审核,应该没问题”,有的说“通车仪式关系到对外形象,不能延期”,甚至有人暗示陈默“不要刚上任就唱反调,要顾全大局”。
陈默看着眼前的局面,心里清楚,这些人要么是被杨云松的权势裹挟,要么是和利益集团有牵连,他们只关心政绩,根本不在乎大桥的真实安全。
“顾全大局不是忽视安全。”陈默语气坚定,没有退让,“沿海地区每年都会遭遇强台风,去年的台风‘海燕’最大风力达到14级,能把十几吨的广告牌吹飞。
跨海大桥建在海上,直接面对台风冲击,要是核心承重柱强度不达标,一旦遇到强台风,很可能出现裂缝甚至坍塌,到时候不仅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还会让全省经济陷入停滞,这才是真正的不稳定。”
他的话戳中了要害,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几位原本附和杨云松的领导也面露犹豫。
杨云松没想到陈默会当众顶撞他,而且说得有理有据,脸色更加难看:“陈默同志,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数据被篡改?没有证据的猜测不能作为反对的理由。
如果你坚持要查,那我只能认为你是在故意阻挠工程进度,省委会考虑你的履职能力。”
这已经是赤裸裸的威胁,可陈默没有退缩:“证据我正在收集,但在收集到之前,我不能同意出具安全报告。安全是底线,不能用政绩去赌。”
书记办公会最终不欢而散,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但杨云松的施压已经让不少人站到了他那边。
散会后,杨云松单独叫住陈默,脸色阴沉:“陈默,你太年轻,不懂官场的规矩。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非要较真,对你没好处。”
陈默看着他:“杨书记,我只懂一个规矩——当官要对老百姓负责,不能拿生命当儿戏。”说完,他转身就走,留下杨云松在原地气得脸色铁青。
回到办公室,陈默立刻锁上门,从公文包里拿出加密U盘。
他知道,和杨云松的正面冲突已经不可避免,现在必须尽快拿到铁证,证明大桥存在安全隐患。
官方检测中心已经被渗透,烛龙AI又在暗中监控,找正规机构复核肯定会被阻挠,思来想去,他想到了母校——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张教授。
张教授是国内顶尖的结构工程专家,也是陈默的研究生导师,为人正直,从不参与官场利益纷争,而且学院有国内领先的超级计算机实验室,能做高精度的结构模拟。
陈默用加密通讯软件给张教授发了条消息,简单说明情况,请求他帮忙做一次独立的结构安全推演。
不到十分钟,张教授就回复了:“事关重大,我马上安排实验室,你把相关数据和工程图纸发过来,注意加密传输,避免被拦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