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 > 第339章 合伙

第339章 合伙(2/2)

目录

她最后一句话,戳中了刘老娘和王氏的心事,两人都红着眼圈连连点头。

刘平听着妹妹的分析,心中其实也已偏向了纸坊。他何尝不想让家人过上安稳日子?只是……他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挣扎:

“理是这么个理……只是爹当年一手创办的镖局,虽说如今只剩下个名号和我们兄弟几个,可就这么彻底放下……”

镖局是刘老爹一生的心血,也是他们兄弟从小长大的地方,有着太多的回忆和感情。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老三刘喜,瓮声瓮气地开口:“大哥,我觉得走镖也挺好,自在!”他习惯了那种刀头舔血、快意恩仇的生活,对于安稳下来办作坊,总觉得有些憋闷。

老二刘安却摇了摇头:“三弟,走镖是自在,可咱们不能光图自己自在。你看娘,看嫂子,每次咱们出门,她们哪个不是把心提到嗓子眼?再说老四……”他看了一眼文弱的四弟刘乐,“他这身子骨,也不是长久走镖的料。”

老四刘乐也轻声道:“我听大哥和妹妹的,哪个都好。”

刘平的目光扫过母亲鬓角的白发,看向老二刘安:“老二,你怎么看?”

刘安眼神闪烁,显然也在飞快算计,他搓了搓手,嘿嘿一笑:“我听大哥的!不过我觉得妹子说得有道理,纸坊稳当。跑商队……咱们虽然熟路子,可到底不是自己做主买卖,里头门道也多,万一赔了……”

老四刘乐也小声道:“我……我觉得纸坊好,能认字算账……”他性子喜静,对奔波在外实在没什么兴趣。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老三刘喜身上。

刘喜梗着脖子,瓮声瓮气地道:“我还是觉得走镖挺好……”他话没说完,就看到老娘投来的不赞同的目光,以及大嫂那隐含担忧的眼神,再看看老二老四那明显倾向于纸坊的态度,剩下的话便咽了回去。他烦躁地挠了挠头,瓮声瓮气地改口:

“……不过,纸坊也行!反正有银子赚就行!”

刘平看着弟弟们,又看看一脸期盼的妹妹和满眼担忧的老娘,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他深吸一口气,重重一拍大腿:“好!那就听秀芝的,选纸坊!”

他目光扫过三个弟弟,语气沉肃:“咱们兄弟,往后就把这纸坊当成咱刘家新的基业来经营!不能再像以前走镖那样莽撞了,得稳下来,好好干!不能让杨家失望,更不能辜负了妹子在中间为我们周旋!”

“大哥放心!”刘安立刻表态。

“嗯!”刘喜也用力点头。

刘乐更是认真地道:“我一定好好学,把账目管清楚!”

大事商定,刘家众人心里都像是落下了一块大石,气氛顿时轻松起来,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办纸坊需要准备些什么,场地选在哪里合适,原料怎么解决……

一家人正商量着细节,院外传来了顾九的声音:“二奶奶,老夫人让奴婢来问问,舅爷们可歇息好了?前厅备了午饭,请舅爷们和姥姥、大舅夫人过去用饭呢。”

“哎!这就来!”刘秀芝连忙应了一声。

午饭就摆在宽敞的堂屋里,开了满满两大桌,依旧是分开坐。席面看着比乔迁那日更加丰盛,有杨家特色的西红柿炒蛋、清炒蛇瓜,以及颜氏最拿手的红烧肉和冰糖肘子,香气四溢。

经历了上午的震撼和方才的自家人商议,刘家兄弟此刻心态已然不同,不再是单纯的客人,更像是即将合作的伙伴,言谈间少了些拘谨,多了几分亲近和实在。频频向杨老爹、杨大江敬酒(以茶代酒),感谢的话说了又说。

杨老爹和杨大江也热情回应,气氛十分融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刘平放下茶杯,站起身,对着杨老爹和颜氏,以及旁边的杨大江、元娘郑重地抱了抱拳,朗声道:

“叔,婶,我们兄弟商量好了。承蒙你们不弃,愿意拉我们一把,我们选……办纸坊!”

他语气坚定,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杨老爹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点了点头:“好。纸坊稳妥,是个长远之计。”

颜氏也笑得合不拢嘴:“好好好!定了就好!往后咱们两家,劲儿往一处使!”

接下来,便是细节的商议。股份比例按照舒玉说的定,杨家五成,刘家三成,王家两成。启动本钱,杨家可以先借给刘家一部分,等纸坊盈利后再从分红中扣除。选址、建作坊、招募人手等一应事宜,主要由刘家负责,杨家和王家从旁协助。王家主要负责官面打点和部分高端销路(比如供应给县衙、书院等)。

舒玉还特意强调了一点:“造纸的方子,是咱们的核心,一定要保密。关键步骤,最好由舅舅们亲自掌握,或者找绝对信得过的自家人。”

刘平连连点头:“玉丫头放心,这个道理我们懂!”

事情谈得异常顺利,双方都是诚心合作,又有刘秀芝这层关系在,很多细节很快就敲定了。杨老爹让刘全拿来纸笔,当场就写下了一份简单的合伙契约,三方(杨家、刘家、王家)各自按了手印。只等后续刘家兄弟从镖局脱身,签订正式的契约便可正式开始运作。

按完手印,刘平看着契约上那鲜红的指印,眼眶微微发热。他知道,从这一刻起,刘家的命运,将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不再是漂泊无定的镖师,而是有了根基地的作坊东家之一。

事情办妥,刘家兄弟和王氏又在杨家盘桓了片刻,便起身告辞,要赶回县城镖局处理一些后续事宜。

送走了千恩万谢、一步三回头的刘家一行人,杨家总算清静下来。

杨老爹背着手,看着蹦蹦跳跳准备回自己小院的舒玉,忽然开口叫住了她:“玉儿。”

舒玉回头:“阿爷,咋啦?”

杨老爹走到她面前,蹲下身,目光平和地看着她:“把纸坊的生意让出去三成,还搭上了王家的关系,你心里……难过不?”

他怕小孙女为了顾全大局,委屈了自己。毕竟那造纸的方子,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

舒玉正看着自己沾了点墨迹的小手指,闻言抬起头,随即把小脑袋摇得像拨浪鼓:

“不难过呀!阿爷,咱们家现在摊子铺得这么大,面饼、果酱、窑场、还有跟林伯伯齐伯伯的合作,哪里忙得过来?

纸坊听着好,可真要咱们自家从头弄,得费多少心思?现在这样多好,咱们出个方子,就能坐着分钱,还不用操心管理,多省心呀!”

她掰着手指头,小大人似的分析:“而且,这样既能帮到舅舅们,让他们安稳下来,姥姥和二婶也高兴,咱们家里更和睦。还能把王伯伯家和刘家更紧地绑在咱们家的船上。一举多得,我觉得挺好哒!这叫……嗯,叫资源整合,互利共赢!”

杨老爹看着小孙女那通透豁达的眼神,听着她条理清晰的分析,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感慨。他伸手揉了揉舒玉的头发,嘶哑的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骄傲:“好,玉儿能这么想,阿爷就放心了。是阿爷想窄了,还没我们玉儿看得明白。”

舒玉嘻嘻一笑,抱住杨老爹的胳膊蹭了蹭:“阿爷最好了!我回去看我的小苗苗去啦!”

说着,便像只快乐的小鸟,飞向了自己的小院。

而另一边,刘秀芝的房间里,刘老娘拉着女儿的手,躺在炕上歇午觉,却怎么也睡不着。想着儿子们终于有了安稳前程,想着亲家如此厚道仁义,她心里又是激动又是感慨,眼泪忍不住又流了下来,滴落在枕头上。

“秀芝啊……咱们刘家,这是结了一门好亲家啊……”她哽咽着说,“爹娘没用,没给你哥哥们挣下什么家业,反倒要靠着你在婆家周旋……娘这心里,既是高兴,又觉得……对不住你啊……”

刘秀芝反握住母亲粗糙的手,轻声安慰道:“娘,您说什么呢?咱们是一家人,说什么对不住?哥哥们好了,我在婆家也更有底气不是?公婆和相公都是明事理的人,您就别多想了,往后啊,咱们两家日子都会越来越好的!”

她望着窗外明晃晃的日头,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那个失去孩子的伤痛似乎还在心底,但生活的希望,已经如同这秋日的阳光,穿透阴霾,暖暖地照了进来。

舒玉溜达回自己的小院,看着那间依旧“素面朝天”的净房,捏了捏小拳头。

嗯,解决了舅舅们的大事,接下来,得集中精力,攻克水泥这个堡垒了!她的现代化卫生间,可不能一直停留在图纸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