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天龙寺 伏虎焚剑(1/2)
“慕容先生临终托付两件事。”鸠摩智指尖抚过匣面剑痕开口说道,“一是将七十二绝技归还少林,二是借六脉神剑谱在坟前焚化。”说着抬手示意,吐蕃武士抬上十二口樟木箱,箱盖开启时,泛黄的《大金刚拳谱》下压着几片枯叶——叶脉上用密宗药水写着段氏历代高僧的法号。
牟尼堂香火缭绕,烟雾弥漫。枯荣大师端坐在蒲团之上,他那原本就苍白如纸的面庞,在这香烟的映衬下,更显得毫无血色。
在他的蒲团之下,压着半截断箭,那断箭的箭簇上,“慕容”二字已然生满了铜绿,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
枯荣大师那枯瘦如柴的手掌,轻轻地按在香案的边缘,只见那袅袅升起的青烟,竟在他的掌下渐渐凝聚,最终形成了段氏祖庙的轮廓。
他凝视着那由青烟构成的祖庙,缓缓开口道:“慕容先生昔日夜盗藏经阁,被老衲以枯荣禅功惊退时,曾留下一句谒语:‘他日必以易筋经换六脉’。可如今,国师却拿七十二绝技来充数,难道是欺我段氏无人吗?”
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其中蕴含的威严却让人不敢忽视。
就在此时,鸠摩智的袖中突然滑出一锦盒书。那锦盒的丝绢上,“六脉神剑”四个字殷红刺目,仿佛是用鲜血写成一般。
鸠摩智打开那锦盒,说道:“先生临终之时,呕血立誓,若能得到剑谱并将其焚化,吐蕃愿开辟苍山盐道,每年供奉雪盐三千石。”
说罢,他掀开了乌木匣,只见那匣中十二枚吐蕃官印金饼整齐地排列着,每一枚印文都对应着大理的一座边城。
面对鸠摩智的这一举动,段正明突然并指如剑,少商剑气瞬间刺穿了那锦盒。
段正明冷笑一声,道:“国师啊,你这盐道,恐怕不只是为了运送雪盐吧?怕是要将战马直接送到我天龙寺的山门吧?”
牟尼堂内一片静谧,只有那十二盏长明灯在梁下微微晃动,仿佛随时都会熄灭一般。堂中的青砖地面不知何时竟裂开了蛛网状的细纹,仿佛大地也在这紧张的气氛中微微颤抖。
鸠摩智身披一袭华丽的袈裟,袈裟的下摆轻轻扫过香炉,带起的火星如流星般四溅开来,其中一颗恰好落在本因方丈的僧鞋上,瞬间烫出了一个焦黑的圆点。
鸠摩智双手合十,微微一笑,然而他的笑容中却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他的双掌之间,小无相功的气劲如暗流涌动,在指缝间凝成一道虚影,赫然正是少林罗汉伏虎拳的起手式。
“慕容先生曾言,六脉神剑需内力高深者使方显威能,而非你们六人组成的剑阵所能比拟。”鸠摩智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牟尼堂内回荡,“却不知这剑阵,可能抵得过我七十二绝技的轮番攻击?”
话音未落,段正明的少商剑气如闪电般破空而出,剑气裹挟着香灰,如一条咆哮的巨龙直刺鸠摩智的咽喉。这一剑气势磅礴,威力惊人,仿佛要将鸠摩智的喉咙刺穿。
鸠摩智却不慌不忙,右拳猛然轰出,一股强大的罡风随之呼啸而至。这一拳正是罗汉伏虎拳中的一招,威力绝伦。只听得“砰”的一声巨响,段正明的剑气被震散开来,化作无数道细碎的剑气四处飞溅。
然而,这股余波并未就此消散,它如同一股狂暴的旋风,继续向前席卷而去。本观眼见那股余波如波涛般向自己席卷而来,心中暗叫不好,但此时想要躲闪已经来不及了。只听得“嘶啦”一声脆响,他的僧袍就像被撕裂的纸张一般,瞬间裂开了一道半尺长的口子,里面的素衣也随之暴露无遗。
本因见状,急忙向后疾退三步,同时右手一扬,将手中的铁菩提如流星般射向鸠摩智的左肋。然而,那铁菩提在即将触及鸠摩智的袈裟时,却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黏住了一般,任凭本因如何催动内力,都无法再向前推进分毫。
鸠摩智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嘲讽的笑容:“少林绝技讲究刚柔并济,大师这手暗器功夫,倒像是江南霹雳堂的路数啊!”
与此同时,段正淳的关冲剑气也如同一柄沉重的铁锤一般,狠狠地砸向鸠摩智的下盘。段正淳朗声道:“国师可知这青砖中掺入了缅铁粉?当年慕容博夜探天龙寺时,留下的脚印至今还在砖窑里烧制着呢!”
话音未落,只听得地面突然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爆裂声,无数碎砖如雨点般激射而出。鸠摩智见状,不慌不忙地借着这股力量腾空而起,他身上的袈裟也如同金钟一般展开,倒扣在头顶上方。
小无相功催动的金钟罩气劲与六脉剑气相撞,发出一阵“嗡嗡”的巨响。本参站在一旁,只觉得一股强大的冲击力如排山倒海般向自己袭来,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后倒飞而出,口鼻之中顿时渗出丝丝鲜血。
鸠摩智见状,冷笑一声:“段氏的剑气,怎么比大理的普洱茶还要绵软啊?”
本因突然咬破舌尖,一口血雾喷在铁菩提上。暗器染血后速度暴增,却在触及鸠摩智眉心前被火焰刀气熔成铁水:“当年玄悲大师的《大韦陀杵》,便是这般被慕容先生破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