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古井藏邪祟 慈心破迷障(2/2)
“区别?”苏婉清冷笑一声,“当年无人为我伸冤,如今我不过是让他们尝尝我所受的痛苦!沈郎为了救我,被乱箭射死,我们何其无辜!”
“沈砚之的后人,如今就在临安城。”济公的话让苏婉清瞬间安静下来,他转头对秋凝玉说,“你去城东的‘墨香阁’,找掌柜沈墨言,就说济公请他来西街宝镜斋一趟。”
秋凝玉点头,立刻朝着城东跑去。围观百姓闻言,纷纷议论起来,没想到这邪祟还有这样的过往,心中的恐惧少了几分,多了些许同情。
半个时辰后,秋凝玉带着一个身穿素色长衫的男子赶来,男子面容清秀,气质儒雅,正是沈砚之的后人沈墨言。他手里拿着一幅画卷,走到铜镜前,对着镜中的苏婉清深深一揖:“婉清姑娘,晚辈沈墨言,是沈砚之的曾孙。”
苏婉清看着沈墨言,眼中的怨恨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泪水:“沈郎……他的后人……”
沈墨言展开手中的画卷,画中是一对男女,男子手持画笔,女子站在一旁浅笑,正是沈砚之与苏婉清。“曾祖父临终前,将这幅画交给了祖父,说这是他此生最珍视的东西。他还留下遗言,说当年未能护好婉清姑娘,是他一生的遗憾,若有来生,定要为姑娘洗刷冤屈。”
苏婉清看着画卷,泣不成声:“沈郎……我就知道,你不会忘了我……当年我以为你弃我而去,心中怨恨难消,才会被怨气缠身,害了这么多人……”
“苏姑娘,冤冤相报何时了?”济公走上前,“你含冤而死,沈砚之为你而亡,你们的深情让人动容,可若你继续被怨气左右,害了更多无辜之人,沈砚之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安息。”
沈墨言也跟着说道:“婉清姑娘,曾祖父的遗言,是希望你能安息,而非沉溺于怨恨之中。如今前朝早已覆灭,当年害你的皇后也已被挫骨扬灰,你的冤屈,早已昭雪。”
苏婉清看着画卷,又看了看沈墨言,镜中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她想起当年与沈砚之在宫中的时光,他为她作画,她为他磨墨,那些美好的回忆,比心中的怨恨更加强烈。
“我……我错了……”苏婉清的声音带着愧疚,“那些被我伤害的人,我对不起他们……”
济公从怀中摸出一张黄色的符纸,贴在铜镜上,符纸发出淡淡的金光:“苏婉清,你能知错悔改,便是善念未消。我这张往生符,可助你脱离铜镜的束缚,前往轮回,与沈砚之再续前缘。”
苏婉清对着济公深深一揖,又对着沈墨言行了一礼:“多谢大师,多谢沈公子。此生我害了无辜之人,来世定要赎罪。”
说完,镜中的身影化作一道白光,被往生符吸了进去,铜镜上的阴冷气息瞬间消散,阳光照在镜面上,反射出温暖的光芒。李公子也渐渐清醒过来,看着周围的人,疑惑地问道:“我这是在哪里?”
李掌柜大喜过望,连忙对着济公和沈墨言作揖道谢。周德昌也松了一口气,对着围观百姓拱手:“各位乡亲,今日之事,是周某贪财惹祸,日后宝镜斋绝不卖来历不明之物,还请各位乡亲监督。”
济公收起符纸,嘿嘿一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周掌柜,日后可得守好本心,莫要再被钱财迷了眼。”
周德昌连连点头:“大师教诲,周某铭记在心。今日宝镜斋所有铜镜,全部赠予乡亲们,算是周某的赔罪之礼。”
围观百姓闻言,纷纷道谢,宝镜斋前的气氛变得热闹起来。沈墨言将画卷收好,对着济公作揖:“多谢大师今日点化,让婉清姑娘得以安息,也了却了曾祖父的心愿。”
济公摆了摆手:“举手之劳罢了。人心若被怨恨束缚,便如困在铜镜之中,看不到光明;唯有放下怨恨,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秋凝玉看着手中的一面小铜镜,镜面光滑,映出她的笑脸:“师傅,原来人心才是最可怕的镜子,既能照出美好,也能藏住邪祟。”
“说得好!”济公嚼着糖葫芦,摇着蒲扇,“人间百态,皆在人心。只要守住本心,心存善念,再厉害的邪祟,也无法作祟。”
夕阳西下,临安城的街道渐渐热闹起来,宝镜斋前的百姓渐渐散去,周德昌正忙着收拾店铺,沈墨言则带着画卷,朝着城东走去。济公和秋凝玉并肩走在街头,晚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远处的万家灯火次第亮起,温暖而明亮。
济公哼着小曲:“铜镜藏邪祟,善念破迷障。人心存暖意,何处不天堂……”歌声随着晚风飘远,消散在临安城的烟火气中,留下一段关于救赎与放下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