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 > 第32章 凤雏归位

第32章 凤雏归位(2/2)

目录

刘长明缓步走到那张巨大的荆襄舆图前,灯火映着他清癯的侧脸。他没有立刻回答刘备,而是目光沉静地注视着庞统:“士元兄欲效张仪、苏秦,以纵横之术乱川中,里应外合,其策固然高明,兄可曾细算过,自荆州入川,千里馈粮,士有饥色?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大军入川,粮秣转运,需征发多少民夫?耗费多少荆襄仓廪?此其一。”

他的手指落在舆图上的南郡、江陵位置:“其二,荆州初定,新政方行。土地信托,流民始安;水利兴修,尚未见功;新军操练,未成锋镝;盐铁专利,初收薄利。此皆如同婴儿,嗷嗷待哺,需倾力呵护。若主力精锐尽数西去,荆襄空虚如纸。北面襄阳文聘,纵有万夫之勇,能独挡曹仁、乐进虎狼之师否?东面江夏,纵有关将军神威,能独拒江东水陆并进否?此非亮危言耸听,实乃燃眉之险!”

刘长明的声音不高,却像冰冷的泉水,一层层洗去庞统策略中那层诱人的激进色彩,露出底下潜藏的致命礁石。庞统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显然在急速思考诸葛亮的诘问。

“其三,”刘长明的目光转向刘备,带着一种深远的意味,“主公所虑信义,乃根本也。刘璋暗弱,非人君之器,益州终非其所有。然其邀我,信我宗室。若骤然反目,纵然得手,川中士民,其心能服否?豪强林立,其势能安否?此非‘顺守’,实乃埋下遍地荆棘,日后治理,十倍艰难!非王者堂堂正正之师所为!”他最后一句斩钉截铁。

刘备听得连连点头,刘长明所言,句句都说到了他心坎里,尤其是“非王者堂堂正正之师所为”,更让他觉得深得己心。

庞统沉默良久,脸上那股急于求成的锐气渐渐被一种更深沉的思虑所取代。他抬起头,眼中幽焰依旧,却不再那么灼人,反而多了一种棋逢对手的兴奋:“孔明兄洞若观火,统……失之急切了。”他转向刘备,拱手道,“左将军与孔明兄所虑,老成谋国!是统过于着眼西川之利,而轻忽了荆襄根基之重与信义之基。然……”

他话锋一转,眼中智慧的光芒重新凝聚:“取川之志,不可稍懈!荆州稳固与西进筹备,并非水火!统有一策,可双管齐下!”

“哦?先生请讲!”刘备和诸葛亮同时看向他。

“对内,孔明兄全力治荆,固本培元!需钱粮,则行‘盐铁官榷’!统闻徐元直已着手,将盐井、铁矿收归官营,招募流民煮盐冶铁,统一发卖,大利可期!以此利,养水利、养新军、养流民!此乃以战养战,以商固本!”

“对外,”庞统的手指重重地点在舆图上荆州与益州交界的巫县、秭归一带,“‘渗透’二字!遣精干心腹之人,扮作商贾、流民、行脚郎中,甚至游学士子,分批潜入巴东、巴西乃至成都!无需大军,只需耳目与种子!一则绘制详尽川中地图、关隘布防、粮道仓储;二则结交地方豪强、不得志之官吏、有识之士,暗中积蓄人心,播撒主公仁义之名!三则……散播流言,离间刘璋与其能臣之关系,使其君臣相疑,自毁长城!此乃‘阴为备’也!”

庞统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待荆州仓廪实,府库足,新军成,民心固,而川中人心已附,防御虚实尽在我手,刘璋君臣离心离德之时……主公再以雷霆之势,应‘川中义士’之请,举‘吊民伐罪’之旗,堂堂正正,顺流而下!如此,则信义无损,根基不摇,西川可传檄而定!此方为‘顺取顺守’之道!”

书房内一片寂静。刘备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庞统这“阴备阳取”之策,完美地弥合了他心中的矛盾!既没有立刻背弃信义的风险,又能稳步推进西进大业,更将刘长明的固本之策作为了坚实的后盾!他猛地一拍案几,声音激动而洪亮:

“善!大善!士元先生此策,老成谋国,深得吾心!阴备阳取,固本图远!正合我意!”

刘长明脸上也露出了深切的赞许之色,对着庞统郑重拱手:“士元兄大才!此策兼顾内外,虚实相生,深合时宜!亮全力治荆,为兄之策,铸就基石!主公,”他转向刘备,“当速遣得力干将,入川行此渗透之事!”

“何人可担此重任?”刘备目光灼灼。

刘长明与庞统对视一眼,几乎异口同声:

“非子龙莫属!”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