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新政与汉中(1/2)
州牧府那场关于“霹雳火”与新政存废的激烈争辩,最终在刘备疲惫而沉重的“容后再议”中草草收场。沉重的门扉合拢,隔绝了堂内几乎凝固的空气,却关不住那弥漫在成都上空的紧张与疑虑。
刘备最终没有立刻拍板新政,也没有否定庞统的“神兵”。他选择了诸葛亮最擅长的方式——试点。在巨大的压力和内部撕裂的风险下,这位枭雄展现了他务实的一面:步子不能停,但也不能迈得太大扯着裆。
刘长明深知,法正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他那些源自后世的想法,在这个时代过于超前和“离经叛道”。强行推广,必然激起滔天巨浪。他必须将那些理念“翻译”成这个时代能理解、能接受的方式,并找到最稳妥的切入点。
他不再大张旗鼓地抬出那张震撼人心的《总览》帛书,而是精选了一批年轻、识字、头脑灵活的寒门子弟和小吏,组成“度支曹”和“户曹”的特别工作组。亲自培训他们更精细的“编户齐民”新法。
“记住,一户一册,丁口、田亩、牲畜、房舍,务必详实!田亩用‘步弓’仔细丈量,画出简图,四至标注清楚!产粮按上、中、下田分别估算登记!”刘长明拿着特制的竹简表格(横竖线清晰,分门别类),不厌其烦地教导。
“这‘表格’之法甚妙!条目清晰,不易错漏!”一个年轻小吏兴奋地说,他感觉这比过去模糊的“某户有田若干,丁口几许”清晰高效百倍。
工作组先从成都周边几个受战乱影响较小、土地关系相对简单的县开始试点。目标明确:摸清真实家底,建立精确档案,为后续政策提供无可辩驳的数据支撑。法正对此未置可否,冷眼旁观,但精确的数据总比模糊的臆断好,至少能知道水有多深。
刘长明没有立刻强行“官营”所有蜀锦和盐铁,而是选择了一个突破口:成都官办的织染署。这里原本就存在,但效率低下,管理混乱,产出远不如私营大作坊。
他亲自去织染署蹲了几天,看着织工们各自为战,从理丝、上机到织成一片锦,一人包办全流程,效率低且质量波动大。
“如此不行。”刘长明摇头,找来署令和几个老织工,“从今日起,试行‘分段协作’之法。”
他将整个织锦流程拆解:选丝理丝→牵经上机→织造→染色→整理。每个环节由固定的一组人负责,只专注于自己那一步。
“专精一事,熟能生巧。设立‘工头’,记录每组每日产出数量与质量。优者赏,劣者察,查明原因改进。”他引入了简单的计件考核和质量追踪概念。
起初老织工们不习惯,觉得把自己“绑死”了。但试行半月后,产量竟真的稳步上升,次品率下降!署令惊喜地报告:“军师神法!此法省时省力,出活又快又好!”刘长明微笑:“非神法,乃‘术’也。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分段协作”术很快在官营工坊内部小范围推广,成为提高效率的利器,也为未来可能的更大规模“官营”积累了管理和技术经验。庞统对此大加赞赏,认为这就是“新法”的力量。
刘长明心里不禁感叹道:“流水线名不虚传啊!怪不得所有的大型企业都开始用流水线了,实在是太好用了!”
“广开学馆,无论贵贱”的宏愿暂时无法实现,阻力太大。刘长明只能退而求其次,打着“培养基层吏员,精熟钱粮簿册”的旗号,在州牧府旁设立了一个小小的“算学吏员速成班”。
学生来源:主要是各郡县送来、识字但出身不高的年轻小吏,以及少数经过严格挑选、家世清白且对算学有天赋的寒门子弟。
教学的教材,刘长明打算亲自编写,毕竟上了十多年的学,看过的课本数不胜数,如今又加上诸葛亮的才识,问题应该不大。刘长明教材核心是推广他改良的数字符号(类似阿拉伯数字但写法不同)和四则运算规则,以及更清晰的记账表格。他称之为“新算符”和“格目法”。
“记住,壹、贰、叁书写繁复,易出错。此‘一、二、三’至‘九’,再加‘零’,十个数符,笔画简省,配合这‘格目’(表格),计算、登记、核对方便百倍!”刘长明在简陋的讲台上耐心讲解。
他避开敏感的“开启民智”、“尊卑同席”等话题,只强调实用性和对公务效率的提升。第一批学员结业后,分配到“度支曹”和试点县工作,其处理钱粮账目的速度和准确性远超同僚,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连法正也不得不承认:“孔明所授‘新算符’与‘格目’,于钱粮簿籍之事,确有奇效。”这为未来更大范围的教育推广埋下了种子。
“限田令”是火药桶中的火药桶。刘长明对此最为谨慎。他没有立刻触动现有豪族的蛋糕,而是将目光投向无主荒地和因战乱逃亡大户留下的隐匿田产。
他利用“度支曹”摸查出的数据,在成都平原边缘几个县,将清理出的这类土地,优先授给在战争中失去土地的自耕农和部分可靠的流民。条件是必须登记在册,按统一较低的税率(远低于过去给豪族当佃户的租子)缴纳田赋。
“此田授汝,登记造册,便为汝家恒产!安心耕种,按时纳赋,官府保汝田契!”官吏向分到田地的农户宣告。许多拿到盖着官印田契的农户,激动得热泪盈眶,对着州牧府方向磕头。这虽然规模不大,但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官府在尝试恢复小农经济,保障耕者有其田。这极大地安抚了底层民心,但也让嗅觉敏锐的豪族们感到了寒意,私下串联更加频繁。李严等人忧心忡忡地向法正诉苦:“孔明此乃温水煮蛙,步步蚕食啊!”法正眼神深邃:“他在试水,也在试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