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新政与汉中(2/2)
就在刘长明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艰难推进他的治理试验时,关于刘备集团下一步战略方向的争论,在高层内部愈演愈烈。焦点只有一个:汉中!
“主公!时机稍纵即逝!”庞统几乎每次议事都要强调,“曹操刚在濡须口与孙权大战一场,虽未大败,但损耗不小,短期内无力大举西顾!张鲁在汉中,空有地利,内政昏聩,民心不附!五斗米道装神弄鬼,岂能久恃?”
他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手指重重敲在地图上阳平关的位置:“我军新得益州,士气正旺!孟起将军新附,西凉铁骑骁勇,更兼熟悉陇右地形!此乃天赐良机!”他压低声音,带着蛊惑,“若再辅以吾之‘霹雳火’,阳平关再险,亦能轰开!一旦拿下汉中,则全据益州天险,北可图中原,东可保荆州无虞!此乃王霸之基!岂能因区区几个蜀中豪族的聒噪而裹足不前?当趁曹贼喘息未定,张鲁人心涣散,速发雷霆之兵,一举而定!”
庞统的战略核心是:利用时间差和“技术代差”(火药),以快打慢,速取汉中,奠定争霸根基。他认为内部的反对声音可以用军事胜利和未来更大的利益来压制或消化。
法正总是等庞统慷慨陈词完,才慢悠悠地开口,语气冷静得近乎冷酷:“士元兄壮志可嘉。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军新得益州,看似疆域辽阔,实则如履薄冰。
他条分缕析,直指要害:
1.内忧未靖:“蜀中豪族,如杜、李、张等,根深蒂固,财雄势大,私兵部曲甚众。孔明新政,虽缓行试点,已令彼等如芒在背,蠢蠢欲动。若此时大军远征汉中,后方空虚,彼等若勾连不满新政之官吏、煽动流民作乱,或暗通张鲁、曹操,则成都危矣!届时前有坚城未克,后院火起,进退失据,大势去矣!”他再次巧妙地利用了内部矛盾作为反对出兵的核心理由。
2.战力存疑:“我军入蜀,虽胜,然将士疲惫,亟待休整。荆州兵、东州兵(刘璋旧部中跟随刘备的部分)、新附西凉兵,来源各异,号令、战法、信任皆需时间磨合。孟起将军威名赫赫,然其部属新附,人心是否尽归?庞德将军等将,忠诚尚未经历大战考验。此时倾力北上,若遇挫于坚城之下,士气极易崩溃。”
3.后勤艰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大军远征汉中,粮草转运,千里栈道,人背马驮,十成粮草运抵前线能剩几何?汉中张鲁,经营多年,粮秣充足,足以固守待援。若战事迁延,我军粮尽,不战自溃!”
4.外交隐患:“曹操虽暂困于东南,然其势犹在,虎视眈眈。若我大军顿兵汉中坚城之下,曹操缓过气来,遣一上将,如夏侯渊、张合等,自关中或武都方向袭扰,或与张鲁暗通款曲,我军腹背受敌,如何应对?孙权在荆州方向,亦非善类,需留大将重兵镇守,难以抽调。”
法正的战略核心是:内固根本,外联强援,待机而动。
内固:“当务之急,是与孔明军师合力,绥靖地方,化解豪族敌意,稳固新政试点成果。将荆州、东州、西凉诸军真正融为一体,厉兵秣马,囤积粮草。此非一年半载之功。”
外联:“汉中非急图之地。可遣能言善辩之士,北结凉州羌胡诸部,许以厚利,使其牵制曹操关中兵力,亦可为将来取陇右铺垫。对张鲁,亦可示好麻痹,或离间其部属。如张鲁与大将张卫、杨昂等素有嫌隙。”
待机:“待我军根基稳固,兵精粮足,内部再无掣肘,而曹操或孙权再生大变,如再次爆发大战,张鲁内部生乱之时,再以泰山压顶之势,雷霆一击,汉中可传檄而定!此方为万全之策。”
刘备端坐主位,听着两位顶级谋士截然不同的方略,眉头紧锁。庞统描绘的蓝图辉煌而诱人,汉中仿佛唾手可得;法正指出的风险则冰冷而现实,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他瞥了一眼沉默的刘长明,刘长明正专注于他那些“试点”,似乎对这场战略之争暂时置身事外。但刘备知道,刘长明的态度至关重要。
“霹雳火……”刘备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脑海中浮现那包不起眼的粉末和庞统狂热的眼神。那东西,真能轰开号称“天狱”的阳平关吗?若真能,庞统的闪电战就有了实现的可能!那巨大的诱惑力,如同魔鬼的低语,不断撩拨着他那颗不甘人下的雄心。
他望向堂下。赵云目光沉稳,显然更倾向法正的稳妥;魏延眼神炽热,似乎对庞统的冒险跃跃欲试;张飞则抓耳挠腮,似乎只关心什么时候能打仗;马超和庞德肃立一旁,作为新附者,不便多言,但马超眼中对故地陇右的渴望难以掩饰。
堂内再次陷入沉默,只有窗外蜀地特有的、带着湿气的风,吹动着帷幕。汉中,这块悬在头顶的肥肉,是立刻跳起来奋力一搏,还是耐心等待最佳的下口时机?刘备的目光在地图上的汉中与成都之间来回游移,心中的天平,在巨大的诱惑与沉重的风险之间,剧烈地摇摆着。
刘长明放下手中的一份关于织染署产量提升的简牍,终于抬起头,迎向刘备询问的目光。他没有直接评价庞统或法正的方略,刘长明虽有后面带兵的经验和极强军事能力,但他目前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新政的推行上,而且现在庞统、法正都在,他不能把什么事情都压在他的身上,他此生可不想早早被累死了,所以只是缓缓道:“主公,统与孝直所言,皆有至理。汉中,必取之地;根基,必固之本。然取汉中之法,需天时、地利、人和兼备。今‘人和’未臻圆满,内部整合与豪族问题都在,还有‘地利’之险,蜀道后勤亦需时日绸缪。亮以为,当以孝直之‘固本’为先,加紧新政试点,安抚地方,整军屯粮。同时,士元之‘利器’(火药)亦不可偏废,当秘密精研,待其成熟可用,且我军后顾无忧之时,再图雷霆一击,方为上策。此间,对张鲁,可遣使示好,行离间缓兵之计。”
刘长明的话,如同在激流中投下一块镇石,既肯定了法正“固本”的优先性,又为庞统的“利器”和未来“雷霆一击”保留了空间,更提出了对张鲁的外交策略。这似乎是目前最稳妥的中间路线。
刘备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长长吁了一口气:“孔明之言,深合孤意。就依此议:内政以孔明为主,孝直辅之,务必稳固根本,调和诸方;整军备战,子龙、翼德、文长等需加紧操练,孟起将军所部亦需妥善安置,尽快融入;至于汉中……”他目光转向庞统,带着一丝期许,“士元,你那‘霹雳火’,孤寄予厚望!望你潜心精研,务求实用、可靠!所需钱粮人手,孤全力支应!对外,暂缓对汉中用兵之议,遣使与张鲁修好,示以无害。凉州羌胡,孝直可着手派人联络。”
“主公!”庞统还想争取,但看到刘备决断已下,且并未否定他的“利器”研发,只得将话咽下,拱手道:“统领命!必不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