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 > 第152章 龙争虎噬

第152章 龙争虎噬(1/2)

目录

建安二十六年春末,长江的浩荡烟波被无尽的战船与杀伐之气撕裂。关羽的“青龙”帅旗高悬于艨艟巨舰之上,荆州水军主力倾巢而出,自柴桑顺流东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与此同时,刘备御驾亦率张飞、刘长明、姜维、邓艾等交州得胜之师,乘船北上,与关羽胜利会师于柴桑。大汉龙纛与无数将领旗帜汇聚,声势之隆,震烁江表。

大军压境,兵锋直指建业!

江东朝野,风声鹤唳。孙权在建业宫中,如坐针毡。他刚刚因曹丕“退兵”而稍缓的心神,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远超预料的全力猛攻打得粉碎!

“刘备!诸葛亮!安敢如此欺我!”孙权面目狰狞,碧眼中满是惊怒与血丝。他原以为刘备接受“和谈”后,会暂且休兵,甚至可能调头北向对付曹丕,万没想到对方竟不顾“唇亡齿寒”之理,倾国来攻,势要将他置于死地!

“报——!蜀军先锋已出柴桑,连破我彭泽、芜湖数处水寨,兵锋锐不可当!”“报——!江面上蜀军战船望不到头,打着‘汉’‘关’‘张’‘诸葛’等旗号,刘备主力确已抵达!”

坏消息如雪片般飞来。孙权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生死存亡,就在此刻。北面的曹丕虽暂时退兵,但狼子野心,不可不防,濡须口仍需重兵镇守,他只能亲自与朱桓、周泰等将留守。

那么,能抵挡蜀汉这泰山压顶般攻势的,唯有一人——陆逊陆伯言!

“快马加鞭!传令濡须口陆逊!留偏师谨守营寨,其余主力,即刻回援建业!江东存亡,系于其一身!”孙权的命令带着孤注一掷的颤抖。

濡须口魏军大营虽已“后撤”,但压力犹在。陆逊接到命令时,心中涌起巨大的不安。曹丕退得太过“爽快”,诸葛亮攻势来得太过“决绝”,这背后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控。但他没有选择,国难当头,唯有死战。

他以最快的速度重新部署了濡须口的防御,留下足够兵力依托坚固工事坚守,亲自率领江东最后能机动的数万精锐,登船扬帆,逆流而上,驰援岌岌可危的建业防线。一场决定三国命运的战略决战,在长江中下游千里江面上,骤然爆发!

陆逊回师,并未选择与士气正盛的蜀军主力在开阔江面决战。他深知己方兵力、士气、器械皆处劣势,唯有凭借对长江水文地理的熟悉和残存的坚固据点,层层设防,节节抵抗,拖延时间,消耗蜀军锐气,寻机反击。

陆逊选择的第一个阻击点,便是鄱阳湖口与长江交汇处的彭泽-湖口水域。此处水道相对狭窄,岛屿沙洲密布,吴军早有经营,设有数道坚固水寨和岸防炮台(投石机、弩炮)。

关羽亲统主力水师至此,遭遇顽强抵抗。“列阵!楼船居前,艨艟护翼,走舸袭扰!目标——正面水寨,给老夫撞开它!”关羽立于“青龙”号船楼,声若洪钟,指挥若定。

巨大的荆州楼船如同移动城堡,冒着如雨的箭矢和石弹,狠狠撞向吴军水寨栅栏。接舷战瞬间白热化。关平、张苞再次身先士卒,跳帮厮杀。吴军则在陆逊的遥控指挥和前线将领的拼死督战下,依托工事死守。

“放拍竿!”吴军水寨中,巨大的杠杆投石机发出怒吼,巨石呼啸着砸向荆州楼船,木屑纷飞,惨叫声不绝于耳。“猛火油柜,对准吴军拍竿发射台!”关羽冷静应对。荆州军装备的改良火油柜喷射出粘稠的火焰,点燃吴军战船和岸防设施。

江面成了燃烧的炼狱,双方战船不断相撞、沉没,士兵的尸体和破碎的船板堵塞了航道。战斗从白天持续到夜晚,火光映红江天。蜀军凭借更强的实力和装备,艰难地一步步啃下吴军外围据点,但推进速度极其缓慢,伤亡不小。

为策应主力正面进攻,刘长明命邓艾率一支偏师,溯皖水(今皖河)而上,意图迂回攻击吴军侧后,威胁其粮道,并伺机夺取沿途重镇,如皖城(安庆)、虎林(池州附近)等。

邓艾用兵,向来险中求胜。他率精兵万人,乘轻舟快艇,逆皖水疾进。皖水两岸多山,地势险要。吴军在此驻防兵力相对薄弱,但凭借险隘,设置重重关隘、箭楼,并效仿陆逊,在水中设置暗桩铁索。

“将军,前方‘鬼愁峡’,水道狭窄,两岸峭壁有吴军箭楼,水下必有阻拦!”副将禀报。邓艾观察地形,冷笑:“彼欲借地利耗我?我偏要快打!选水性好的死士,夜间潜渡,攀上峭壁,焚其箭楼!大队人马,多备斧锯,清除水下障碍,强行驶过!”

是夜,邓艾派出的奇兵如同猿猴般攀上绝壁,以火攻突袭,焚毁数座箭楼。大队人马则不顾损失,强行破开部分水障,冲过峡谷。虽有小挫,但邓艾进军速度极快,连破数道防线,兵锋直指皖城,迫使陆逊不得不从主战场分兵救援,牵制了吴军大量精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