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 > 第158章 传缴定江淮

第158章 传缴定江淮(2/2)

目录

两位绝世名将,隔空对话,虽各为其主,言语间却仍保留着那份英雄相惜的敬意。他们都明白,此战,已不可避免。

关羽不再多言,退回本阵。他深知张辽之能,更知合肥之坚。强攻,必是一场惨烈无比的消耗战,即便能下,自身也必伤亡惨重,且后方新定之江北各地尚未稳固,若曹魏援军到来,或有反复。

徐庶进言:“君侯,张辽抱必死之心,合肥坚城,急切难下。我军此番北进,已尽收江北失地,拓土千里,当见好就收。不如暂缓攻势,深沟高垒,围而不打,一面消化新得之地,安抚百姓,整训降卒;一面分兵掠定周边庐江、六安等郡县,巩固防线。待根基稳固,粮草充足,再图合肥不迟。”

关羽抚髯沉吟,丹凤眼中精光闪烁。他虽渴望与张辽一决高下,但更是一军统帅,深知利弊。良久,他缓缓点头:“元直之言甚善。传令:于合肥城外十里,择险要处立寨,多设鹿角壕沟,广布哨探!关平,你率一部兵力,肃清庐江郡魏军残余!徐庶,劳你统筹江北各郡政务,推行汉制,招募流民,恢复生产,巩固根本!”

蜀军的攻势戛然而止,由疾风暴雨转为沉稳持重。巨大的营盘在合肥城外扎下,如同一只匍匐的巨兽,虎视眈眈,却隐而不发。

对于张辽而言,关羽的围而不攻,反而是一种更深的煎熬。

他每日站在合肥城头,望着城外连绵不绝、日益坚固的蜀军营垒,望着更远方那已飘起汉家旗帜的、他曾浴血守卫过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凉、屈辱和愤懑。

曹丕暴毙,中原震动;陛下托付的江淮防线,在自己手中被关羽如此轻易地撕裂大半;如今自己竟被困在这孤城之中,进退维谷……昔日威震逍遥津,让江东小儿不敢夜啼的张辽张文远,何曾受过如此憋屈?

他知道,合肥或许能守住一时,但外无援军,因为司马懿首要目标是回洛阳稳定局势,内无粮草后继,江北产粮区多已丢失,失陷只是时间问题。他的一世英名,仿佛正在这无奈的困守中慢慢流逝。

忧愤交加,加上年事已高,多年征战积累的旧伤齐齐爆发。张辽病倒了,且病情日益沉重。军医束手无策,汤石无灵。

病榻之上,张辽时而昏沉,时而清醒。清醒时,他依旧强撑病体,询问城防,嘱咐副将小心戒备。昏沉时,他仿佛又回到了那金戈铁马的岁月,口中喃喃着“陛下”、“逍遥津”、“并州狼骑”……还有那个与他遥相对峙的绿袍身影。

“云长……天下……终非你我所能……”这是他偶尔清醒时,望着帐顶,发出的最深沉的叹息。英雄暮年,壮志未酬,却困于孤城,目睹基业倾颓,这种无力感,远比刀剑更能摧垮一个人。

公元226年冬,一代名将张辽,在忧愤与病痛中,薨于合肥城中。临终前,他将军务托付给副将,再无多余言语。他的死,充满了末路英雄的悲壮与苍凉。

张辽的死讯,很快被探子报知关羽。关羽闻讯,默然良久,下令全军素缟三日。他亲自来到阵前,面向合肥城方向,敬酒三杯。

“文远,真义士也!可惜……各为其主。”关羽的声音带着一丝罕见的萧索。英雄惜英雄,纵然是敌人,也值得最高的敬意。

张辽既死,合肥守军士气愈发低落。但关羽并未趁机猛攻。他遵循既定的战略,继续稳固消化新得的江北广阔土地,将防线推进并稳定在合肥-庐江-濡须口一线,与曹魏形成新的对峙。他的目光,已投向西线那场即将落幕的、围攻建业的最终之战。

江北战局,暂告一段落。关羽以惊人的速度和相对较小的代价,利用曹丕之死造成的战略窗口期和心理打击,成功鲸吞大片江淮土地,将蜀汉的北部边界极大推进,威震中原!而张辽的郁郁而终,则为这场辉煌的胜利,增添了一抹沉重的悲色。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