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 > 第203章 龙嗣继统,魏阙惊雷

第203章 龙嗣继统,魏阙惊雷(2/2)

目录

曹叡的感受尤为复杂和屈辱。长安,那是西汉的都城,是强汉的象征。如今被蜀汉窃据,并定为国都,仿佛在时刻提醒天下人,他曹魏政权得国不正,而蜀汉才是正统所在。这种政治和舆论上的压力,远比军事上的失败更让他感到窒息。

在巨大的震撼和愤怒之后,曹叡和司马懿等核心重臣不得不开始重新评估全局,进行痛苦的战略调整。

司马懿站在巨大的舆图前,冷静地分析:“陛下,蜀汉定都长安,其势已成。诸葛亮下一步,必以长安为根基,西抚雍凉,东出潼关,北图陇右,甚至威胁洛阳。我大魏昔日战略优势,已不复存在。长安失守,陇右、凉州已成悬远之地,孤悬于外,粮道难继,易攻难守。若强行保有,必遭蜀军持续攻击,徒耗兵力钱粮。”

他手指重重地点在几个关键位置:“当务之急,是放弃幻想,构筑全新防线!战略上,需暂时放弃陇右凉州,收缩兵力,固守核心!”

“其一,长安-潼关方向:必须重兵布防潼关、武关,将其打造成铁壁,绝不容诸葛亮再东进一步!”

“其二,宛城-襄阳方向:加强宛城、叶县、昆阳一线防御,警惕荆州蜀军北上威胁许昌、洛阳。”

“其三,合肥-淮南方向:合肥依旧是关键,需增兵屯田,巩固城防,压制江东水军,确保东南无忧。”

这是一个极其痛苦的决定,意味着承认了刘备、诸葛亮此次北伐的战略成果,默认了蜀汉对关中及雍凉大部地区的占有。但这也是目前最现实、最无奈的选择。集中兵力,守住三条核心防线,先稳住基本盘,再图后计。

曹叡闭上眼睛,艰难地吞咽下这枚苦果,声音沙哑地批准了司马懿的方案:“准奏……依司马懿所言,重新部署防线……陇右诸军……逐步撤回……”

战略收缩的背后,是曹魏内部面临的巨大危机。曹操、曹丕两代人数十年征战,积累下的对蜀汉的绝对优势,在短短数年间,尤其是长安失守后,已被急剧拉平,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如政治号召力、前线态势开始被反超。

蜀汉打出的“兴复汉室”旗号,因其攻占长安、定都旧京而显得更加“名副其实”,对中原地区的士族百姓产生了不小的心理冲击。暗地里怀念汉室、或对曹魏统治不满的势力开始蠢蠢欲动,流言蜚语在中原各地悄然传播。

曹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承平时代的守成之君,他必须成为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稳定局面的中兴之主。他一方面要强力镇压内部的任何不稳迹象,加强舆论控制,宣扬曹魏的正统性;另一方面,则要竭力安抚民心,整顿吏治,发展生产,积蓄国力,以应对未来必然更加激烈的国运之争。

长安的易主,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天下激起了巨大的涟漪。旧的格局已被打破,新的平衡正在艰难地重塑之中。曹魏与蜀汉之间的对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复杂和危险的阶段。而年轻的皇帝曹叡,他的考验,才刚刚真正开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