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丝路新章 幼常受命(1/2)
早在攻灭江东之前,诸葛亮在刘备的支持下已经将创办太学、土地改革、流民登册、工业改制等很多新政推行下去了,如今距离新政的推行已经过去将近十年了,新政的根系深深扎入曾经战火纷飞的土地,开始结出第一茬饱满的穗实。荆州、益州的工坊昼夜不息,新式织机吞吐着云霞般的蜀锦;关中平原上,推广开的“诸葛犁”翻起肥沃的土壤,农官记录的田亩产数字逐年攀升;各地“格物院”虽仍显稚嫩,却也偶有巧思妙想呈报相府。一条从成都经汉中至长安,再延伸至陇西的“官道高速路网”雏形初现,驮着货物的马车队往来不绝。
然而,诸葛亮的视线早已越过潼关,投向更遥远的西方和南方。国库虽渐丰,但仍需更多、更稳定的财源。他知道,那条古老的、曾为汉室带来无尽荣耀与财富的丝绸之路,必须重新打通,并且要经营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
偏厅内,马谡垂手而立,神情有些忐忑,又带着一丝不甘。他前几日刚呈上一份关于经略陇西、以防备羌胡为名的方略,内含些许用兵之想,再次被丞相温和却坚决地驳回。他自知军事非所长,但总想证明自己。
“幼常,坐。”诸葛亮指了指面前的坐席,案上摊开着一幅巨大的舆图,不仅描绘了从长安到西域的山川城郭,还用朱笔细致标注了沿途水草、关卡、主要部落、乃至可能交易的物产,甚至延伸画出了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隐约轮廓。
马谡依言坐下,目光立刻被那幅详尽得惊人的舆图吸引。
“幼常,可知此图价值几何?”诸葛亮微笑着问。马谡仔细观看,越看越惊:“此图……可谓无价!若用于行军……”
“非为行军。”诸葛亮打断他,羽扇轻轻点在西域方向上,“为此路——丝绸之路。”
他看向马谡,目光深邃:“幼常,你聪敏好学,心思缜密,尤擅处理繁琐政务,协调各方关系。此前让你协理刑名、户籍,皆井井有条。此皆长处。然,军事一道,需果决勇毅,临机应变,非你所擅,强求反受其害。亮屡次驳回你兵事之议,非是不信你之才,实乃不愿你扬短避长,误己误国。”
马谡闻言,脸上闪过一丝羞愧和明悟。
“但今日,有一重任,非你不可。”诸葛亮语气郑重,“重开丝路,非只派一使团、通一商队那般简单。此乃国之大事,需长远谋划,精细操作,持之以恒。其关键在于‘经营’二字!”
他开始倾囊相授,将现代的经济贸易理念,包裹在古代的语境中,细细讲解:
“其一,安全保障与驿站建设:奏请陛下,设‘西域都护府’,招募熟悉西域情形的勇士、商贾为向导、护卫。重修沿途烽燧、驿站,提供食宿、补给、保护,收取合理费用。令行禁止,保护商旅,剿灭马贼,此乃根基。”
物流和安全是基础!古代版快递和保险公司得搞起来!
“其二,标准化与品牌:与将作大匠府协同,制定我大汉出口商品的标准!蜀锦的尺寸、质地,瓷器的器型、釉色,乃至茶叶的等级,皆需统一规制,加盖官印。让‘汉货’成为精美、可靠、值得信赖的代名词!此谓‘品牌效应’。”
质量体系认证!原产地保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