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长安闹市:丞相发奶粉(1/2)
当诸葛亮的仪仗出现在西市口时,卖胡饼的老汉差点把擀面杖扔进锅里:“夭寿啦!丞相亲自来收市租了?”结果却看见羽扇轻摇的相父举起一个糊满米糊的木勺笑道:“今日起,大汉娃娃的饭食——朝廷管添勺!”
---
公元234年,秋,长安西市。诸葛亮完成陇右初步的军事改革后又立即返回了长安,开始了他的人口激励政策推广。
迁都后的长安,日渐恢复昔日帝都的繁华。西市人声鼎沸,胡汉杂处,商贩云集,空气中弥漫着烤饼、香料和牲畜的气息。突然,一阵不大却清晰的鸣锣开道声打破了市场的喧嚣。人们惊讶地看到,一队并不张扬的仪仗缓缓行来,护卫着中间那辆熟悉的、装饰着“汉”字和“诸葛”旗号的四轮马车。
“是丞相的车驾!”
“丞相怎么来西市了?”
“莫非出了什么大事?”
百姓们纷纷驻足,交头接耳,既好奇又略带紧张。商贩们也忘了吆喝,伸长了脖子张望。
马车在西市最宽阔的十字路口停下。车帘掀开,一身常服、头戴葛巾、手执羽扇的诸葛亮缓步下车,身后跟着一脸严肃、捧着厚厚文簿的董允。
嗯,这出场效果不错,亲民又不失威严。选西市就对了,人多嘴杂,传播速度快!
侍卫迅速搭起一个简易的木台。诸葛亮登上木台,目光温和地扫过绉的语言,而是提高了声音,用尽可能清晰直白的话语喊道:
“长安城的父老乡亲们!亮今日来此,非为公务,实有一桩天大的喜事,要告知诸位,更要让我大汉的娃娃们,沾沾喜气!”
百姓们更是好奇了,纷纷安静下来。
“陛下仁德,体恤百姓生养不易!”他朗声道,“自即日起,凡我大汉治下之民户,每添一口人丁,朝廷皆有奖赏!今日,亮便在此,当场兑现!”
他朝董允示意。董允立刻上前,展开诏书,用洪亮的声音宣读“人口激励新政”的核心条款:生儿赏粮布,多子减赋役,严惩溺婴等。
人群一开始是寂静,随即爆发出巨大的议论声!有不敢相信的,有欣喜若狂的,也有持怀疑态度的。
“丞相……此言当真?”一个抱着婴儿的妇人壮着胆子喊道,“俺家幺儿刚满月,真……真能领到粮食和布?”
“自然当真!”诸葛亮笑道,羽扇一指旁边。只见几名侍卫早已抬上来几个打开盖的大木箱,里面是满满当当、颗粒饱满的粟米,还有另一口箱子里放着叠好的、质地不错的麻布。
“来!这位大嫂,你便是我这新政的第一人!”诸葛亮亲自拿起一个量斗,舀起满满的粟米,又让侍卫量出相应的布匹,当场递给了那又惊又喜的妇人。
“谢丞相!谢陛下!”妇人抱着孩子,接过沉甸甸的粮食和布匹,喜极而泣,连连道谢。
这一下,人群彻底炸开了锅!眼见为实!丞相亲自发钱发粮了!
“丞相!俺家婆娘刚怀上!”
“俺家有两个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