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淮南烽烟:巨舰破合肥(2/2)
“儿郎们!随我杀!”张苞见状,兴奋无比,不等楼船完全靠岸,便率领精锐步兵,利用钩拒和跳板,强行登岸,与仓惶迎战的魏军守军厮杀在一起!他勇不可挡,蛇矛翻飞,所向披靡。
徐盛则指挥陆军,开始清扫合肥外围的据点,步步紧逼。
王凌在城头看得心惊肉跳,汉军的攻势之猛烈、器械之精良,远超其预料。他只能凭借合肥坚城,拼死抵抗,同时不断派出信使,向洛阳告急。
就在陆逊猛攻合肥之际,早已秘密准备就绪的文钦,终于在淮南腹地举起了反旗!
他率领本部精兵,突然发难,攻占寿春附近数座城池,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发布檄文,痛斥司马懿背誓篡权、屠戮忠良的罪行,宣布响应大汉王师,共讨国贼!
“司马懿无道,篡权弑君!大汉王师已至,我等岂可再为虎作伥?愿随我文钦反正者,共享富贵!”文钦的号召得到了许多早已对司马懿不满的魏军将领和士族的响应。
一时间,淮南大地烽烟四起!各地守军人心惶惶,不知该听命于谁。文钦的军队迅速壮大,切断了寿春与外界的部分联系,并开始向合肥方向移动,试图与陆逊大军会师。
淮南总督诸葛诞猝不及防,腹背受敌,狼狈不堪。他一方面紧急调兵镇压文钦,一方面连连向洛阳发出十万火急的求援信。然而,文钦派出多路精骑,专门截杀信使,许多求援信根本送不出去。
当淮南战火和文钦反叛的消息,终于突破重重封锁传到洛阳时,魏国朝堂顿时陷入一片恐慌。
“陛下!丞相!大事不好!陆逊、张苞率数十万江东叛军猛攻合肥,城池危在旦夕!征东将军王凌死战待援!更有文钦那逆贼在寿春反了,淮南已大半糜烂!请朝廷速发援兵啊!”侥幸逃出的信使伏地痛哭,声音凄厉。
小皇帝曹芳吓得不知所措。群臣更是哗然,议论纷纷,皆言需立刻发倾国之兵救援淮南,否则东南不保!
然而,端坐在辅政位置的司马懿,却面色阴沉,一言不发。他仔细询问了信使关于蜀汉东路军的具体规模、作战方式以及……关中方向的动静。
听完汇报,司马懿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缓缓起身,声音压下了朝堂的嘈杂:
“诸公稍安勿躁!陆逊、张苞攻势虽猛,文钦虽反,然此绝非诸葛亮主攻方向!”
群臣愕然,不解其意。
司马懿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长安:“诸葛亮用兵,向来以正合。其主力必在关中!东路江东之兵,不过虚张声势,意在牵制我淮南、徐州兵力,使我不得西顾!若我等中计,将主力东调,则诸葛亮必出潼关,直扑洛阳!届时,大势去矣!”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淮南重镇,城坚粮足,王凌、诸葛诞皆善守之将。足以抵挡陆逊、文钦一时。传令:命王凌、诸葛诞死守合肥、寿春!不得出战,拖住江东敌军!再从青、徐二州抽调部分兵力南下增援,然中原主力,务必严阵以待,谨防诸葛亮自关中而来!”
“可是……丞相,若淮南有失……”有大臣担忧道。
“淮南纵有失,亦可日后收复。然洛阳若有失,则国本动摇!”司马懿斩钉截铁,“诸葛亮想调虎离山?哼,老夫岂能让他如愿!”
他的判断冷静而狠辣,做出了在他看来最正确的战略抉择——顶住东线的压力,全力防备西线真正的威胁。
然而,他低估了季汉东路军在巨舰和新式装备加持下的攻坚能力,也低估了文钦反叛在淮南造成的破坏力,更低估了诸葛亮此番北伐,三路并进,每一路都具备强大实力的决心!
淮南的战火,并未因司马懿的判断而熄灭,反而愈演愈烈,牢牢吸引住了魏国大量的兵力与注意力。而这,正是远在长安的诸葛亮,最愿意看到的局面。
东路的东风,已然猛烈地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