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潜龙入蜀(2/2)
司马昭默默听着,手指在地图上李严府邸的位置轻轻敲击,仿佛在权衡着什么。他没有被“十死无生”吓倒,反而问道:“我们的人,能把我安全送到长安附近吗?”
玄圭看着司马昭那坚定甚至有些狂热的目光,心中暗叹,知道劝阻无用,只得道:“可以安排。但进入长安城,乃至接触李严,需公子自行设法,我等力量有限,难以提供太多助力。”
“足够了。”司马昭站起身,年轻的脸庞上充满了决绝与自信,“准备一下,尽快送我至长安外围。”
离开湖县,司马昭在魏国暗探的掩护下,继续向西,穿过曹魏与蜀汉实际控制区交错的复杂地带,最终抵达了靠近长安的蓝田一带,隐匿于山中一处秘密据点。
在此期间,他并未闲着,而是不断与焦伯以及当地负责接应的暗探推演各种接触李严的方案。
直接潜入府邸?难度太大,几乎等同于自杀。
通过李丰引诱?李丰虽是其子,但能否影响李严决策?且如何安全接触李丰?
借助益州派官员牵线?谯周、杜琼等人皆是名士,如何取信?稍有不慎便会暴露。
一个个方案被提出,又被否定。司马昭虽然年轻气盛,但也并非全然无谋,他深知此事的关键在于取信。如何让李严相信,他司马昭是带着诚意而来,而非诸葛亮的试探或陷阱?
“或许……我们该换个思路。”司马昭沉吟道,“不直接找李严,而是先制造一个‘契机’,一个让他不得不注意到我们,甚至主动产生兴趣的契机。”
“公子的意思是?”
“李严对诸葛亮不满,根源在于权力失落和理念不合。我们是否可以……送他一份‘大礼’?”司马昭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一份能加剧他与诸葛亮矛盾,甚至能让他在蜀汉内部获得更多话语权的‘大礼’?”
焦伯和暗探头目面面相觑,不知这位胆大包天的公子爷又有什么惊人之想。
“比如,”司马昭压低了声音,“一份关于诸葛亮‘密谋’进一步削弱益州派势力,甚至可能动李严本人地位的‘绝密’计划?当然,这份计划,需要是我们精心伪造,但又要足以乱真,能经得起一定推敲的。”
这个想法极其大胆,也极其冒险。伪造文书容易,但要骗过李严这等老狐狸,难如登天。一旦被识破,立刻就是灭顶之灾。
“公子,此计……是否太过行险?”焦伯忍不住劝道。
“行险?”司马昭冷笑,“我们现在做的哪一件事不是在行险?按部就班,我们连李严的面都见不到!唯有出奇,方能致胜!”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去准备吧。我需要关于蜀汉官员调动、钱粮调度、乃至诸葛亮近期言行最详细的记录,越细越好!我们要编一个……让李严不得不信的故事!”
在司马昭的强力推动下,这个极其危险的计划开始筹备。魏国在蜀汉内部潜伏的暗探被充分调动起来,搜集各种零散信息。司马昭则亲自把关,与几个精通蜀汉政务文书格式的谋士一起,字斟句酌地开始伪造一份所谓的“丞相府密议纪要”,内容直指诸葛亮意图借新一轮人事调整,彻底架空李严,并进一步打压益州籍官员。
与此同时,司马昭也在积极物色将这份“大礼”送到李严手中的合适人选和渠道。他否决了通过底层仆役转交的不靠谱方案,也将直接收买李严核心幕僚的风险列为最高。最终,他将目光锁定在了一个相对外围,却又与李严府邸有合理联系,且可能有自身诉求的人物身上——李严府上的采办管事。
此人负责李府部分日常用度的采购,有机会出入府邸,接触不到核心机密,但或许能接触到一些中层管事甚至李丰。更重要的是,根据情报,此人家中似乎正为一场诉讼所困,急需钱财打点。
“就从这里打开缺口。”司马昭下令,“想办法接触这个采办,许以重利,让他将我们的‘礼物’,‘不经意’地送到能引起李丰或王冲注意的地方。不必直接交给李严,只要能让李严身边的人看到,并引起他们的警惕和调查,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第一步。”
一场围绕着谎言与信任的致命游戏,在长安城的阴影下,悄然拉开了序幕。司马昭,这个违逆父命、执意行险的年轻人,正以其过人的胆识和逐渐显露的权谋手腕,一步步走向那深不可测的龙潭虎穴。他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是功成名就,还是万劫不复?但此刻,他心中只有一股不服输的火焰在熊熊燃烧。他要向父亲,向所有人证明,他司马子上,绝非需要躲在父辈羽翼下的雏鸟,而是注定要翱翔九天的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