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雾所东南(2/2)
一种被愚弄和恐慌的情绪在魏军中蔓延。然而,就在这人心惶惶之际,钟会自撤退途中发出的最新命令,经由快马接力,终于送达了彭城!
命令很简单,却也很大胆:“趁诸葛亮主力陷于汝阳,速攻小沛!夺回此徐州门户!”
州泰等人接到命令,先是愕然,随即恍然!对啊!诸葛亮和陆逊的主力此刻正在汝阳,就算他们拿下汝阳后立刻回师,也需要时间!而小沛,刚刚被蜀军占领不久,城防未固!这确实是夺回小沛,甚至扭转徐州战局的绝佳机会!
“钟将军虽败,犹能洞察战机,真乃奇才!”州泰不禁赞道,立刻召集众将,“传令!留两万人守彭城,其余兵马,随我即刻西进,收复小沛!”
近四万魏军,在州泰的率领下,怀着一种“抄敌人后路”的兴奋和“挽回颜面”的急切,浩浩荡荡开出彭城,沿着来时路,扑向小沛!
而此时的小沛,确如州泰所料,兵力空虚。张苞手中仅有五千人马,且大部分用于维持城内秩序和广布疑兵,真正能用于野战的机动兵力少之又少。
魏军兵临城下的消息传来,张苞部将皆露忧色。有人建议紧闭城门,死守待援。
张苞却牢记诸葛亮密令,他站在城头,望着城外黑压压的魏军,非但不惧,反而咧嘴一笑:“丞相果然料事如神!儿郎们,按计划行事!”
就在州泰准备下令攻城之时,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小沛城头,突然之间,旌旗比平日多了数倍!“汉”字旗、“张”字旗、“关”字旗甚至还有“诸葛”字样的大纛纷纷竖起!城墙上人影幢幢,往来频繁,鼓噪声大作!更有一队队骑兵,从不同城门驰出,在城外旷野上来回奔驰,卷起漫天尘土,仿佛有千军万马正在调动!
州泰见状,心中一惊,勒住马缰:“且慢!观蜀军态势,不似空虚!莫非……有诈?诸葛亮用兵诡谲,难道其主力已悄然回师?”
他生性较为谨慎,见此情形,不敢贸然进攻,下令全军后退五里下寨,多派斥候,仔细探查。
这一探,就更让州泰惊疑不定了。斥候回报:小沛周围蜀军游骑众多,戒备森严,夜间营火密密麻麻,远超五千人规模!甚至有小股魏军斥候遭遇“蜀军精锐”,被打得狼狈而回。
州泰彻底被张苞的疑兵之计唬住了,他认定小沛必有重兵埋伏,至少诸葛亮的部分主力已经秘密返回!他不敢再攻,只能一边将情况飞报钟会和司马懿,一边下令全军紧守营寨,与“小沛蜀军主力”对峙。
就在州泰被张苞的疑兵之计牢牢钉在小沛城外,进退维谷之际,一支规模不小的蜀军,正悄然自合肥开出,沿泗水北上,日夜兼程,赶赴下邳!
统兵大将,乃是蜀汉老臣,以沉稳持重着称的黄权!他奉诸葛亮密令,率领两万兵马,并携带大量守城器械和物资,前来加固下邳城防。
诸葛亮在决定回师攻打汝阳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一旦汝阳战事不利,钟会或彭城魏军可能会狗急跳墙,反扑小沛。而小沛新得,城防不固,难以久守。因此,他提前密令黄权自合肥出兵,抢占并经营下邳这座徐州南部另一重镇!
黄权用兵,与张苞的勇猛、文鸯的彪悍截然不同,他讲究的是一个“稳”字。抵达下邳后,他立刻组织军民,大举修缮城墙,挖掘壕沟,设置鹿角拒马,储备滚木礌石,将下邳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同时,派出大量哨探,监视彭城魏军动向,并与小沛的张苞保持联络。
当张苞按照诸葛亮指示,在成功迟滞州泰数日后,见魏军依旧不敢进攻,便果断下令,趁夜悄然撤离小沛,全军退往下邳!撤退时,依旧不忘在空营中留下部分旗帜和草人,点燃灶火,制造仍有军队驻守的假象。
等到州泰终于确认小沛是座空城,恼羞成怒地率军进入时,等待他的只有满地的废弃营垒和随风飘荡的汉旗。而张苞的五千兵马,早已安全抵达下邳,与黄权会师。
州泰收复了一座空荡荡的小沛,却丝毫高兴不起来。他失去了歼灭张苞偏师的机会,更可怕的是,蜀军主力不知所踪,而南面的下邳,显然已被蜀军重兵占据,成为了插入徐州腹地的一颗新钉子!他收复小沛的战略意义大打折扣,反而要时刻提防来自下邳和黄权的威胁。
至此,诸葛亮一手导演的这场“双城弈”暂告一段落。他以放弃小沛这座前沿据点为代价,成功夺取了更具战略纵深的汝阳,并巩固了下邳防线,将魏军在徐州的反扑势头扼杀于萌芽状态。
整个东部战场,依旧笼罩在诸葛亮营造的层层迷雾之中。司马懿在洛阳焦头烂额,钟会在退往许昌的路上反思败因,州泰在空城小沛里进退维谷。而诸葛亮,在拿下汝阳,稳定豫州南部局势后,下一步的利剑,又将指向何方?战争的主动权,依旧牢牢掌握在那位羽扇纶巾的汉丞相手中。这场智力与意志的较量,还远未到结束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