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东路疲敌(2/2)
公元248年夏,六月。陆逊主力进抵内黄以南,与羊枯所部魏军隔洹水相望。
陆逊并未急于发动强攻。他下令大军在洹水南岸扎下坚固营垒,多设鹿角、壕沟、望楼,摆出一副长期对峙的架势。每日,只派遣小股部队前往洹水岸边挑战,或施放冷箭,或辱骂叫阵。
羊枯谨守司马师将令,任凭汉军如何挑衅,只是坚守营垒,以弓弩还击,绝不出战。双方在洹水两岸,陷入了短暂的僵持。
然而,表面的平静下,暗流汹涌。
陆逊深知,单纯对峙无法达成牵制主力的战略目的,必须给司马师持续施加足够的压力。他开始了自己最擅长的“组合拳”。
陆逊命军中多备旗帜、稻草人,夜间于营中广布火把,并让士卒轮流击鼓呐喊,制造人马众多的假象。同时,他秘密派遣多股斥候,伪装成魏军或百姓,潜入魏境,散布“陆逊已分兵绕道,欲偷袭邺城以东某处”、“蜀汉水军已突破黄河,即将在某地登陆”等真假难辨的消息。这些消息通过杜预的“影卫”网络放大,不断传入邺城,搞得司马师心神不宁,不得不频繁调整部署,加强各处守备。
某夜,东南风起。陆逊抓住时机,命留平率敢死之士数百人,携带火油、火箭,乘小舟悄然渡河,对州泰营地外围的辎重堆放区和几处箭楼发动了突袭火攻!虽然魏军防备严密,及时扑灭了大火,损失不大,但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极大地震撼了魏军,使其夜间不敢安寝,士气受到打击。
与此同时,向东北迂回的张苞、黄权偏师,则如入无人之境。张苞性如烈火,用兵却得父亲张飞真传,粗中有细。他并不一味强攻城池,而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横扫魏国在顿丘、卫国等地的屯田、粮仓、以及小股驻军。
“儿郎们!随我冲!”张苞一马当先,丈八蛇矛如同黑龙出海,所向披靡。他专挑魏军防守薄弱处下手,焚毁粮草,俘获牲畜,击溃援兵。丁奉则率领步卒,稳扎稳打,拔除沿途哨卡,建立临时据点,保障张苞骑兵的侧后安全。
这支偏师的活跃,使得魏国邺城以东区域风声鹤唳,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向邺城。司马师被迫一再给石苞施压,命其尽快寻机与张苞决战,消除侧翼威胁。
石苞接到严令,不敢怠慢,亲率一万精锐骑兵,试图捕捉张苞的机动兵团。然而,张苞与黄权配合默契,行动飘忽。石苞数次扑空,反而被张苞抓住一次机会,在其渡河时发动半渡而击!
那是在淇水支流的一场遭遇战。张苞预先侦知石苞动向,与黄权设下埋伏。当魏军前锋骑兵刚刚渡过一半,河岸两侧突然鼓声大作,箭如雨下!张苞亲率铁骑从侧翼猛冲而来,如同猛虎下山,瞬间将魏军阵型冲垮!丁奉则率步卒死死堵住河岸,使得魏军后续部队无法及时渡河支援。
石苞虽奋力抵抗,但事起仓促,阵脚已乱。混战中,魏军骑兵被分割包围,死伤惨重。石苞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残兵拼死突围,狼狈逃回邺城。此战,魏军损失超过三千骑,机动兵力遭受重创,张苞偏师声威大震!
消息传回邺城,举城惊恐!连司马师都为之色变。他没想到,陆逊麾下一支偏师,竟有如此战力,能击溃他精心挑选的骑兵主帅!
“废物!”司马师怒不可遏,却又无可奈何。石苞败绩,意味着短期内已无力清除东线的威胁。张苞、黄权的偏师,如同扎在邺城侧肋的一根毒刺,随时可能发作。而正面,陆逊主力虽未强攻,但那无形的压力,却与日俱增。
陆逊敏锐地抓住了石苞新败、魏军士气受挫的时机。他一方面加大了对羊枯防线的骚扰力度,昼夜不停,佯装准备大规模渡河强攻,迫使羊枯将全部精力用于正面防守。
至此,陆逊的东路军,通过主力对峙、偏师破袭、水军牵制、疑兵惑敌等多种手段,成功地将司马师和魏国在河北的主力,牢牢地钉死在了邺城及其周边广阔区域。司马师空有兵力,却处处受制,不敢再轻易调动一兵一卒西援壶关。他甚至开始担心,陆逊这看似“牵制”的行动,会不会在某一个瞬间,突然转化为真正的、致命的全力一击?
东线的战局,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陆逊像一位最高明的棋手,落子无声,却已将对手逼入角落。邺城,这座曹魏最后的都城,在四面楚歌中,风雨飘摇。而决定其最终命运的,或许不仅是东线的博弈,更是那太行山脊,壶关方向即将爆发的、石破天惊的最终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