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汉之大将军(2/2)
众将皆劝,言说海风寒冷,于病体不利。关平却执意如此,甚至以军令相挟。无奈之下,关兴与朱然只得小心翼翼地将关平搀扶起来,为他披上厚厚的裘氅,乘上一艘平稳的走舸,缓缓驶出港湾,检阅停泊在外的庞大舰队。
时值黄昏,残阳如血,将海面染成一片金红。无数战船静静地停泊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如同蛰伏的巨兽。船上的将士们得知大将军抱病前来检阅,无不感动,纷纷涌上甲板,肃立行礼。
关平在关兴和朱然的搀扶下,站在船头,缓缓驶过一艘艘战舰。他看到楼船上精神抖擞的弩手,看到艨艟艇上肌肉虬结的水兵,看到那些年轻面孔上洋溢着的、对胜利的渴望和对他的崇敬。
“兄弟们……辛苦了……”关平的声音不大,却努力地传向附近的船只。
“为大汉!为陛下!为大将军!”士兵们用雷鸣般的呼喊回应,许多人的眼眶已经湿润。
关平一一颔首示意,目光掠过这支他倾注了无数心血、亲眼见证其从长江走向大海的强大水军,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欣慰,有自豪,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遗憾。
他转过头,看向身旁紧紧扶着自己的弟弟关兴,声音带着无尽的感慨:“兴弟……你看……如此艨艟巨舰,如此虎贲之士……若父亲……若父亲在时,能看到我大汉水军有今日之盛……该有多……多开心啊……”
提到父亲关羽,关平的声音哽咽了,关兴的泪水也再次夺眶而出。青龙偃月刀的寒光,荆州的烽火,父亲的伟岸身影……仿佛就在昨日。
关平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他示意关兴和朱然扶他回到舱室。
在简单的舱室内,关平屏退了左右,只留下关兴和朱然。他从榻边,郑重地取过了那柄一直伴随他南征北战、象征着无上荣耀与责任的青龙偃月刀。刀身冷冽,映照着他苍白而庄严的面容。
“兴弟,”关平将青龙偃月刀双手捧起,递向关兴,目光灼灼,“此刀,随父亲纵横天下,忠义无双!今,为兄……恐不能再持此刀,为陛下开疆拓土了……现在,我将它传予你!”
关兴浑身剧震,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大哥!不可!您会好起来的!这刀……这刀唯有大哥才配持有!”
“拿着!”关平语气陡然严厉,随即又化为无尽的疲惫与恳切,“关氏忠烈,不能绝于你我之手!兴弟,你勇毅沉稳,足堪大任!继承此刀,便要继承父亲与为兄之志!护卫大汉,至死方休!”
关兴看着兄长那不容置疑的眼神,看着那柄承载着太多记忆与信念的传世宝刀,终于颤抖着伸出双手,接过了这沉甸甸的传承。“弟……弟定不负大哥所托!不负父亲威名!”
关平欣慰地笑了笑,仿佛完成了一桩最大的心事。他靠在榻上,喘息了片刻,又对朱然道:“朱将军……我死之后……水军都督一职,暂由你代理……一切军务,需谨慎行事,稳扎稳打……等待……等待陛下与丞相的进一步指令……”
朱然虎目含泪,单膝跪地:“末将遵命!大将军……您定要保重啊!”
关平缓缓摇了摇头,目光望向窗外那无垠的大海,声音变得飘渺而坚定:“我死之后……衣冠葬于长安……骨灰……就撒入这大汉的江水之中吧……自长江,至黄河,再到这渤海……我要看着……看着我大汉的战船,永远……永远镇守这片海疆……”
交代完这一切,他似乎耗尽了最后的气力,缓缓闭上了眼睛。
公元248年秋,季汉大将军、宛陵侯关平,病逝于北伐途中,幽州渤海之滨的汉军大营,享年七十岁。
关平病逝的消息,如同沉重的阴云,笼罩了整个北伐水军。全军上下,从将领到普通士卒,无不悲恸万分。那位年已古稀,却依旧为了帝国最终一统而亲冒矢石、风餐露宿的老将军,最终倒在了胜利的前夜。他的去世,非但没有摧垮汉军的斗志,反而如同在悲愤的火焰上浇了一瓢热油,点燃了全军将士更为炽烈的复仇怒火与决战意志!“继大将军遗志”的怒吼声,在渤海之滨回荡。
消息通过快马加鞭,传至正在壶关前线与魏军对峙的刘禅与诸葛亮手中。
此时,壶关战事正酣。刘禅闻此噩耗,正在御帐中与诸将议事的他,猛地站起身,手中的军报飘然落地。他愣了片刻,随即,泪水无声地滑落。
他想起当年自己即位后,在未央宫,亲手将那份象征着信任与重托的“大将军”印绶,以及那柄沉重的青龙偃月刀,交到关平手中时,关平那坚毅而忠诚的眼神。
“关……关大将军……”刘禅的声音带着哭腔,他看向一旁沉默不语、但身形似乎更加佝偻了几分的诸葛亮,“相父……关大将军他……”
诸葛亮缓缓闭上眼,手中羽扇停滞,良久,才发出一声悠长而沉痛的叹息:“国之栋梁……折矣……”
悲伤过后,是无比的震怒与更加坚定的决心。刘禅当即下旨:
追赠关平为太傅,赐谥号“武桓”(取克敌服远、辟土兼国、武定四方之意,为极美之谥),赏赐极尽哀荣。命以郡王规格,将其衣冠冢陪葬于先帝刘备惠陵之侧,其骨灰,依其遗愿,由水军择吉日,撒入大江大河及渤海,永镇大汉海疆。其子袭爵,加封高官。同时,擢升朱然为镇北将军,正式接任水军都督,统帅北路大军,继续完成关平未竟之业!
“武桓侯”!这是人臣所能想象的极致荣宠,这既是对关平一生功业的肯定,更是刘禅与朝廷对关氏一族忠烈血脉的最高褒奖。
关平病逝于北伐军中的消息和他所获得的无比哀荣,如同两道飓风,迅速传遍全军,也传向了摇摇欲坠的魏国。汉军将士化悲痛为力量,攻势更加猛烈。而在幽州,接过青龙偃月刀和水军指挥权的关兴与朱然,擦干眼泪,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率领着这支承载着关平遗志的无敌舰队,向着蓟城,向着最终的胜利,发起了更加猛烈的进攻。
沧海龙吟,声犹在耳。老将虽陨,忠魂永驻,激励着后来者,为了那个即将到来的、完整的大汉天下,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