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大汉之“冠军侯”!(1/2)
公元249年初春,邺城。
凛冬的余威尚未完全散去,城墙上凝结着冰霜,护城河覆盖着薄冰。然而,这座刚刚经历战火洗礼、如今已成为季汉在北方的统治中心的古老都城,却洋溢着一股与严寒截然不同的热烈气氛。城内主要街道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着赤色的汉旗,百姓们翘首以盼,等待着那支创造了奇迹的孤军的归来。
午时刚过,城南官道的尽头,出现了一队模糊的人马影子。他们移动缓慢,如同雪原上疲惫迁徙的狼群。旗帜残破,甲胄蒙尘,人与马都瘦骨嶙峋,每一步都踏得异常沉重,仿佛耗尽了最后一丝气力。正是千里奔袭、自辽东绝地归来的姜维、邓艾、文鸯及其所部千余骑兵。
当他们勉强支撑着,看到远方邺城巍峨的轮廓时,许多士卒再也忍不住,眼眶湿润,几乎要从马背上栽倒。这一路,他们顶着风雪,忍着饥寒,惕厉不敢眠,全凭着一股不屈的意志和对归家的渴望,才终于活着回到了这里。
然而,更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景象出现了。
在距离邺城尚有十里之遥的迎宾亭外,黑压压地站满了人群!旌旗招展,仪仗森严!队伍最前方,龙纛之下,赫然是身着戎装、披着厚重貂裘的皇帝刘禅!他的身侧,是安坐于四轮车上、羽扇轻置于膝、目光殷切望来的丞相诸葛亮!再往后,是大将军陆逊、车骑将军张苞、以及邺城中所有的文武重臣,都出现在了这冰天雪地之中!
“陛下!丞相!”姜维、邓艾、文鸯等人看到皇帝竟然亲自出城相迎,连忙滚鞍下马,踉跄着上前便要行大礼。
刘禅快步上前,不顾地上积雪,一把扶住就要跪倒的姜维和邓艾,看着他们憔悴不堪、满面风霜的模样,就知道他们必行的不易:“伯约!士载!文将军!还有众位将士!快快请起!你们……你们辛苦了!”他环视着这支如同从地狱归来的队伍,高声道“朕在邺城,尚觉风雪刺骨。尔等千里追亡,深入不毛,踏冰卧雪,其间艰险,朕虽未亲历,亦可想而知!你们能为国如此,朕……朕出城相迎十里,又算得了什么?”
诸葛亮在车上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每一个归来的将士,眼中充满了欣慰、后怕,以及难以言喻的骄傲。他缓缓开口,声音虽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将士们之功,彪炳史册,朝廷……绝不会忘。”
这一刻,所有的疲惫、所有的艰险,仿佛都在这位少年天子真诚的泪水和老丞相深沉的目光中得到了补偿。千余将士无不热泪盈眶,胸中激荡着难以言喻的暖流与自豪。
事实上,在此之前,邺城已经经历过一次巨大的喜悦冲击。
数日前,由马铁、马承押送着包括伪魏皇帝曹芳尸体在内的众多魏国宗室、俘虏,以及缴获的大量辎重、印信返回邺城时,整个朝廷就已经为之沸腾了!
光复中原!歼灭魏国主力!擒杀伪帝及众多公卿!这每一项,都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不世之功!朝野上下,无不欢欣鼓舞,认为北伐大业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天下统一在望。
然而,当马铁、马承禀明,姜维、邓艾、文鸯竟仅率千余轻骑,不顾补给断绝、人困马乏,毅然继续向北,深入不毛之地,去追击拥立了新帝的司马昭时,所有人的心又都提了起来。尤其是诸葛亮,他深知辽东环境之恶劣、局势之复杂,更知司马昭之狡诈。千余疲兵,深入敌境,这无异于羊入虎口!他连续派出了数波精锐斥候北上打探,却皆因风雪阻隔、或遭遇小股溃兵骚扰而未能获得确切消息,心中的忧虑与日俱增。
直到此刻,亲眼看到姜维等人安然返回,诸葛亮心中那块悬了许久的大石,才算真正落地。
众人簇拥着凯旋的英雄们入城,直接前往行宫大殿。虽然疲惫至极,但姜维知道,陛下和丞相最关心的是什么。
大殿之上,姜维示意士兵将几个沉重的木匣抬上,当众打开!
刹那间,整个大殿鸦雀无声,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
匣中盛放的,正是司马昭、曹髦、钟会那经过处理却依旧狰狞的首级!
紧接着,被绳索捆绑、面色灰败的羊祜、陈泰也被押了上来。这两位魏国最后的名将,此刻也只能颓然跪倒在汉廷之上。
“这……这是……”刘禅指着那些人头,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姜维抱拳,声音虽然沙哑,却带着铿锵之力:“启禀陛下!丞相!臣等幸不辱命!于辽东襄平,借辽东豪族之力,诛杀伪晋王司马昭、伪帝曹髦、逆臣钟会!魏国宗庙,自此绝祀!中原大地,再无曹魏旗号!”
他简略地将如何在襄平城外虚张声势,如何利用司马昭与当地豪族的矛盾,如何借刀杀人,最终逼得司马昭众叛亲离、死于内乱的经过讲述了一遍,其中的惊险与智谋,依旧让殿内群臣听得心潮澎湃,惊叹不已!
以千余疲兵,纵横敌后,不仅全身而退,更完成了斩首敌国核心、断绝其国祚的惊天壮举!这简直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好!好啊!”刘禅激动得从御座上站起,来回踱步,“伯约!士载!文将军!尔等真乃朕之淮阴!”
诸葛亮抚须长叹,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既有对弟子们建功立业的欣慰,也有对庞统未能亲眼见到这一幕的遗憾,更有对彻底终结乱世的感慨。他缓缓道:“维、艾、鸯,以孤军悬远,蹈绝地而不惧,施妙计而破敌,终克全功。此非惟勇力,实乃智略与忠勇之极致。先帝……亦可含笑九泉矣。”
唯一的遗憾,便是那方传国玉玺,未能带回。
姜维禀明:“陛下,丞相,那传国玉玺被辽东田氏所得,彼等心怀异志,臣等力有未逮,未能夺回,请陛下治罪。”
刘禅大手一挥:“区区一玉玺,何足道哉!岂能与诸位爱卿之功、与这混一宇内之局相提并论?玉玺,终有一日,会重回汉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