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 > 第386章 辽帝南侵

第386章 辽帝南侵(1/2)

目录

冰雪消融,黑土显露,辽水奔腾,带来了生机,也点燃了更大的野心。襄平城内,“辽东王”田续站在王宫的最高处,俯瞰着他用阴谋、鲜血与胡骑换取来的疆土。辽西郡传来的捷报更让他信心爆棚——他派出的先锋骑兵,几乎兵不血刃便“收复”了辽西诸县,遇到的抵抗微乎其微,守军望风而逃或献城而降。

“果然!中原空虚!蜀汉与曹魏血战,已然力竭!”田续眼中燃烧着炽热的火焰,最后一丝疑虑也被这“顺利”的进军所打消。那方被他日夜摩挲的传国玉玺,此刻仿佛真的蕴含了天命,在他掌心发烫。

称王的野心已经满足不了他了。皇帝!唯有这个称号,才能配得上他即将建立的“不世功业”,才能名正言顺地驱使那些贪婪的胡骑,才能与南方的刘禅平起平坐!

在麾下谋士的精心策划下,一场“顺应天命”的称帝大典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首先,是制造祥瑞。

襄平城外“偶然”挖出了刻有“燕代兴,田氏王”的古碑;

有老者“声称”夜观天象,见紫气东来,笼罩王宫;

甚至还有“神龟”负洛书而出于辽水……

种种“异象”在城内广为流传,为田续称帝铺垫舆论。

其次,是争取支持,稳固内部。田续深知自身根基不稳。他对内大封宗室子弟,田氏族人纷纷位列“公”、“侯”,掌握实权。对于一同起事的韩氏等残余势力,或拉拢,或明升暗降,逐步削权。最关键的是安抚胡人。他再次以“辽东王”的身份,郑重承诺慕容部、乌桓、段部首领,待他登基之后,将正式册封他们为“藩属王”,并划定草场、互市特权,将来南下中原,掳掠所得,按功分配。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暂时稳住了这些唯利是图的胡人首领。

最后,便是繁缛的礼仪流程。择吉日,筑高台,告祭天地。田续身着赶制出的、形制模仿汉家天子却又掺杂了胡人风格的衮服,在文武百官和“万千军民”的“山呼万岁”声中,正式登基为帝!

他定国号为“燕”,既取古燕国之地,亦寓“龙兴于北,翱翔九天”之意。年号“天命”,以示自己乃承天受命。定都襄平,立宗庙,设百官,一切皆仿汉制,却又显得不伦不类,透着一股仓促和僭越的暴发户气息。

登基大典上,田续志得意满,册封群臣,大赦境内。他手持玉玺,感受着那冰冷的触感,仿佛已经握住了整个天下。然而,台下那些胡人首领眼中闪烁的贪婪与桀骜,以及本地豪强眼底深处隐藏的不甘,都预示着这“大燕”国运,从一开始就充满了隐患。

称帝的兴奋尚未平息,田续便在麾下激进派将领和胡人首领的怂恿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御驾亲征,南取幽州!

谋士进言:“陛下新立,威德未孚。蜀汉新定中原,百废待兴,幽州更是其边陲之地,守备必然空虚。正当乘其立足未稳,以雷霆之势南下,夺取幽州,则陛下声威大震,进可图谋中原,退可据幽燕之险,与蜀汉分庭抗礼!若待其恢复元气,则我大燕危矣!”

此议正合田续急于证明自己、摆脱“辽东土皇帝”形象的心理,也符合慕容部、乌桓等掳掠财富的迫切需求。

公元249年春,“大燕皇帝”田续,以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为先锋,乌桓、段部首领为两翼,自统中军,共计骑兵五万,步卒三万,号称二十万,浩浩荡荡出襄平,杀奔幽州而来!

此时的幽州,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自季汉收复幽州以来,时间尚短,统治并未完全稳固。原曹魏的势力尚未彻底肃清,本地豪强也在观望。更重要的是,去年在渤海之滨阻击司马师北遁的战役中,水军都督朱然和将军关兴所部陆战精锐几乎损失殆尽,虽经补充,但战斗力远未恢复,且兵力分散驻守各郡县。

面对田续挟大胜之威、并联合胡骑的突然南下,幽州北部防线几乎一触即溃。燕军铁骑纵横驰骋,攻城略地,速度极快。许多刚刚归附的城池,见蜀汉守军势弱,又畏惧胡骑凶名,纷纷再度易帜,或开城投降。

警报如同雪片般飞向幽州治所——蓟城。

蓟城之内,气氛凝重到了极点。朱然和关兴站在城头,望着北方烟尘隐隐,脸色都极为难看。

“田续逆贼!安敢如此!”关兴紧握拳头,眼中满是愤怒与憋屈。但现实是,城中可用之兵不足两万,且多为新募之卒,如何抵挡城外号称二十万的虎狼之师?

朱然相对沉稳,但眉宇间的忧色挥之不去:“田续勾结慕容、乌桓,其锋正盛,不可力敌。蓟城虽坚,然外无援军,内缺粮草,久守必失。”

“难道要弃城而走?”关兴不甘道。

“非也。”朱然摇头,“蓟城若失,则幽州门户洞开,河北震动。必须守!但需……拖延时间,等待邺城援军!”

“援军?”关兴苦笑,“邺城方定,兵马调动需大量时间,恐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