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初闯县门(1/2)
精磨革命的成功,让立身堂上下沉浸在一种创新的喜悦之中。那细如雪砂、可掐出丝的荞麦面,仿佛不再是简单的食物,而是被赋予了新生的精灵,承载着她们将劳动价值最大化的希望。
然而,好的产品若只能孤芳自赏,便毫无意义。必须走出去,必须让市场认可它的价值。县城,成了下一个必然要挑战的目标。相比镇上,县城人口更多,消费能力更强,也更有可能识货、出得起价钱。
第一次前往县城售面,意义重大。赵小满决定亲自带队,刘氏和另外两个手脚麻利、口齿也清楚些的妇人同行。她们精心筛选出最细腻的一批荞麦面,用新缝制的干净麻袋装好,每袋一斤,封口处还特意用红绳系了个小结,显得格外郑重。
天不亮,四人便推着独轮车出发了。车上除了几十斤珍贵的细面,还捎带了一些鸡蛋、干菜,算是打个掩护,也看看能否顺带换点东西。晨露打湿了裤脚,但她们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一丝忐忑。
距离县城还有二三里地,官道上的人流车马便明显多了起来。挑担的、推车的、骑驴的,各色人等汇成一股股人流,向着那高大的城门楼子涌去。立身堂的几人夹杂其中,并不起眼。
越是靠近城门,速度越慢。所有入城的人货,都需在城门口接受盘查并缴纳**城门税**。几个穿着号褂的税吏斜挎着腰刀,懒洋洋地守在门口,对入城的行人挑挑拣拣,吆五喝六,看到顺眼的或者熟面孔便挥手放行,看到乡下人或者好欺负的,便刻意刁难,趁机索要好处。
轮到赵小满她们时,一个三角眼、嘴角下垂的税吏拦住了她们,用刀鞘不客气地敲了敲独轮车:“停下!干什么的?拉的什么?”
刘氏忙上前,赔着笑脸道:“差爷,俺们是赵家屯的,进城卖点自家产的细面和山货。”
“细面?”三角眼税吏嗤笑一声,显然不信这群村妇能有什么好面。他走到车旁,用刀尖挑开一个面袋的封口,伸手抓出一把面粉。
那面粉果然细腻异常,颜色也白净,与他平日见到的粗粝黑面截然不同。他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随即被更多的贪婪和刁难之意取代。这么好的面,定能卖上好价钱,岂能轻易放过去?
他故意将面粉撒回袋里,拍着手,拉长了脸道:“什么细面!我看是掺了东西的假货!谁知道吃了会不会闹肚子!按规矩,这等来路不明的东西,得加倍收税!或者……”他拖长了音调,小眼睛在赵小满和刘氏身上扫来扫去,“就得好好‘查验查验’!”
所谓“查验”,无非是扣下部分货物,中饱私囊。
刘氏一听就急了:“差爷,这真是俺们自己磨的好面!干干净净的!您看……”
“我看什么看!我说要查就要查!”三角眼把脸一沉,显得极不耐烦,挥手就要让同伴过来搬袋子。
赵小满一直冷眼旁观。她知道,这税吏并非真的怀疑面粉质量,纯粹是借机勒索。硬顶肯定吃亏,浪费时间还可能真被扣货;乖乖交加倍税款又心有不甘,助长其气焰。
她的目光迅速扫过车上的东西,看到那篮子的鸡蛋时,心中一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