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以酒破冰(1/2)
粮商联手制造的价格雪崩,如同一场严冬的寒潮,席卷了永安县广袤的乡野。农社凭借“故事幡”与“带泪营销”艰难守住了自己的阵地,仓廪压力稍解,但赵小满与核心骨干们脸上却无多少喜色。屯外传来的消息,远比爆满的粮仓更让她们心头沉重。那些分散的、无组织的男户们,在粮商的残酷压价下血本无归,哀鸿遍野,整个县的粮食市场生态被恶性竞争与资本贪婪破坏得一片狼藉。
“我们不能只看着。”赵小满在理事堂内,声音低沉却坚定,“粮商压价,不仅仅是针对我们,更是要扼住所有农户的喉咙。若任由他们得逞,日后这永昌府,再无公平买卖可言,所有种田人的死活,就真攥在他们几家手里了。”
“可我们能做什么?”王二婶愁容满面,“我们的粮食是卖出去了,可那些男户的粮,都被粮商以跳楼价收走了,我们难道还能从粮商手里再把粮食买回来,高价卖出去?这……这不成倒卖了么?而且我们也没那么多本金。”
“直接买卖行不通。”赵小满摇头,目光投向角落里几袋因存放略久、色泽稍显暗淡的陈年粟米,“但我们或许可以换一种方式,让这些‘滞销’的粮食,产生新的价值。”
她顿了顿,说出一个让众人眼前一亮的想法:“酿酒。”
“酿酒?”春草姐一愣,“咱们谁会这个?”
“社里没有,但总会有人懂。”赵小满思路清晰,“我记得石婆婆说过,她娘家祖上就是开酒坊的,她年轻时还帮过忙。还有邻村几个老把式,应该也懂些土法酿酒。我们去请,去学!”
她指着那几袋陈粟:“这些粮食,存放久了,直接食用口感稍差,卖相也不如新粮,正好可以用来试验酿酒!若能成功,酿出的酒,价值远高于粮食本身!而且,酒不易腐坏,便于储存运输,销路也更广!”
这个大胆的想法立刻得到了众人的支持。说干就干,赵小满亲自带着礼物去请石婆婆出山,又让王二婶去邻村寻访懂酿酒技艺的老人。农社最不缺的就是学习和执行能力,很快,在屯子边缘一处通风良好的旧院落里,一个简易的酿酒作坊搭建了起来。
石婆婆虽然年迈,但手艺并未完全生疏,在她的指点下,妇人们开始筛选、浸泡、蒸煮那些陈粟,拌入酒曲,装入大缸发酵。整个过程充满了摸索与尝试,失败了几次,不是酸了就是馊了,但没有人气馁。赵小满更是日夜泡在酒坊,记录着每一次的温度、湿度和时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个月后,当第一缕清冽、带着粟米特有醇香的酒液从冷凝管中滴出时,整个酒坊沸腾了!那酒液无色透明,入口却绵柔醇厚,后劲十足,带着一股农家土烧的烈性与纯粮的香气,远比市面上一些掺了水的劣酒要好得多!
“成功了!我们酿出酒了!”妇人们激动地相拥,石婆婆浑浊的老眼里也闪烁着泪光。
赵小满品尝着这辛劳与智慧结晶,心中已然有了全盘计划。她为这新酒取名——“巾帼烧”。
酒已成,如何销?
这一次,赵小满没有再去市集与粮商短兵相接。她让人定制了一面特殊的酒旗,依旧是用那醒目的靛蓝色粗布,上面以白色颜料书写着一行大字,这行字,不再诉说悲情,而是直指核心,充满了力量与悲悯:
“一杯粟酒,救万农活命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