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炒作(2/2)
当然这个专家就是王权花钱找的,所谓的中国风定义其实就是王轩的软广。特别是把王轩和中国风的绑定,让读者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王轩是中国风开创者。
然后王权在花钱让北方的一些报纸转载就行,当时是为了省钱,同样也是混淆视听,毕竟羊城音乐杂志过几年就倒闭了,而是还在南方,真正起到传播作用的都是些北方报纸。仅仅是一边倒的夸肯定是达不到最大传播效果的,所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反驳的声音。
例如所谓的中国风不就是“中皮洋骨”,甚至都算不上“中体西用”。还有就是王轩这个小屁孩就火了一首歌,哪来的脸开创音乐风格。纯属瞎闹。
吵架的最高境界就是你骂你的,我说我的。千万不要按逻辑找对方漏洞反驳,那不是吵架,那是辩论。因为你在按逻辑吵架的时候,对方和你胡搅蛮缠,最后被气得半死的肯定是你。
所以此时正方报纸继续吹王轩,根本没有回复反方观点,直接拿出江南在港台和新马泰音乐排行榜的排名吹王轩传播了中国文化,没错已经上升到文化高度了,别问为什么在新马泰也有影响力,你不会天真的以为只有大陆有盗版吧。
第一步纯夸,第二步扮演正反方炒热话题,接下来想要话题大火就得碰瓷了,二十年后叫蹭热度,所以第三步就是拉踩,对象也好选,就你了,内地一哥孙南。
直接痛击孙南痛点,比如专辑大火的歌没一首是自己写的,另外就是讽刺南哥冲不出大陆。
一开始南哥还是不当回事,但是禁不住娱乐记者的挑拨,终于还是在一次采访中回复了。
记者:孙南,你对于王轩说你创作能力不如他怎么看?
这就是纯属挑事了,毕竟王轩这会儿还在录制歌曲,从来也没接受过采访。
孙南: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心高气傲,红了一首歌就尾巴翘上天了。
记者:王轩讽刺你红不过大陆,你怎么看?
孙南:我站着看,现在的年轻人完全不懂得尊重前辈。
一开始王轩计划蹭个孙南就够了,哪知道还有条大鱼主动凑上来了,对的,就辣英。
记者:辣英,你对于最近捧王踩孙的新闻怎么看?
辣英:这很难评,我祝他好运。
王轩终于搞定了专辑,现在进入备货阶段,这个时候王轩才接受记者的采访,之前也有记者找他,只是找不到而已。
记者:王轩,你对孙南和辣英关于你的评价怎么看?
王轩:首先,我得郑重声明,我王轩在此之前从没接受过记者的采访,所以也不存在我对孙南哥的质疑和讽刺,这都是无良媒体瞎写的,孙南哥一直是我偶像来的。
至于这一波的蹭热度行为王轩有没有参与,问就是没有,在问就是经纪人的自作主张,我家哥哥当然是白莲花,一切的错都是经纪人,工作人员,公司的。
那你说公司也是王轩的,我只能回你,上面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