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华娱从02驻唱开始 > 第199章 威尼斯影后

第199章 威尼斯影后(1/2)

目录

不就是“别再和商业片掺和”。威尼斯从九十年代起就走这条路线——不追流量,不捧明星,死死抱着艺术的骨头不放。

理想是崇高的,现实却骨感:媒体关注度远不如戛纳,电影节的交易额有时甚至连多伦多都比不上。

艺术归艺术,威尼斯这几年几乎成了“欧洲文青的庙会”。

接着上场的是评审团主席——约翰·布尔曼。

王轩看着这位头发花白、带着金丝眼镜的英国老导演,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此人履历确实响亮:五次奥斯卡提名,两次戛纳最佳导演,今年还刚刚拿了英国电影学院的终身成就奖。按理说,是有资格说教几句的。

可偏偏这老头开口就是一套套冠冕堂皇的“人性、政治性、艺术性”的论调,听得人直打哈欠。

王轩心里暗道:“您老不是也拍商业片的吗?《通天塔》扑街的时候,可没见您谈什么人性政治啊。”

原时间线,今年最大赢家《维拉·德雷克》来自英国,而布尔曼也是英国人。

欧洲电影节一向有“分蛋糕”的潜规则——奖项要照顾各国。上辈子《维拉》既拿了金狮,又拿了影后,连个象征性的平衡奖都不给别人留。

王轩忍不住腹诽:“说没私下操作鬼信啊。老布尔曼啊,你这手段,连老马可都得服气。”

不过话又说回来,《维拉·德雷克》确实拍得好,题材敏感,情感真挚,演技震撼。

只不过现在既然王轩来了,威尼斯的天也该换换了。不能总让老英格兰一家独大。

颁奖环节终于开始。第一个奖项是“终身成就奖”。名字一出,全场掌声雷动——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没错,依旧是这家伙。威尼斯这次为了请他来,确实下了血本,不仅给他开幕式放映档,还特意留个奖项给他压轴露脸。

可惜人家斯皮尔伯格好像不是太在意威尼斯,领奖都是找人代替,人已经回国了。

王轩在座位上笑了笑:“这就叫一鱼两吃。人家宣传完电影走人,还能带个奖回去,美滋滋。”

接下来是“未来之狮奖”,也就是最佳处女作。

得奖的是韩国导演金基德的《空房间》。金基德上台,全程一脸淡漠,只是鞠了个躬,拿了奖杯就下去了,连笑都没挤出来。

“估计不满意吧,”黄博在一旁小声嘀咕,“他可能觉得该是金狮。”

王轩轻描淡写地笑了笑:“小棒子的格局就是不太行。”

当然,这也怪王王轩,王轩的存在属实是夺了不少韩国人的气运。

接着上场的是意大利国家交响乐团的表演。整整二十多分钟的古典乐,场面宏大,琴声悠扬。

可王轩听了几分钟就开始神游——他这人俗,听不进这些“天籁”。

乐声停歇,主持人宣布下一个奖项——“最佳技术贡献奖”,得主是宫崎骏的《哈尔的移动城堡》。

银幕上切出老爷子领奖的视频画面,他依旧那副慈祥的模样,胡子全白,笑容温和。

掌声如潮,所有人都起立致敬。

王轩也站了起来,轻轻鼓掌。无论东西方,宫崎骏都是那种超越国界的存在。他的作品是童话,是哲学,更是艺术的极致。

王轩心想:“这老爷子才是真正的艺术家,不靠噱头,不靠资本,就靠心里的那点梦。”

音乐再起,银幕渐暗,闭幕式继续。

下一个奖项,便是万众瞩目的——最佳女主角奖。

全场的灯光忽然暗了几分,舞台中央的聚光灯只剩下一个。

主持人手里拿着那只金色信封,声音低沉又充满仪式感。此刻,连空气都变得凝滞。

王轩坐在席间,侧头看了眼周训。

她此刻的状态让人忍俊不禁——整个人几乎僵坐在椅子上,手指紧紧捏着裙边,指尖都发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