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紫宸宫的瓦片也开始记仇了(1/2)
那圈看不见的波纹,如水银泻地,无声无息地浸润了大衍仙朝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砖瓦。
最先做出反应的,是紫宸宫飞檐上那片象征着天家威仪的九彩琉璃瓦。
“咔嚓。”
一声极清脆的碎裂声,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守夜的禁军统领神念一扫,并未发现任何外力侵袭,只当是亿万年的风霜终于带走了一片瓦的寿数,并未上报。
然而,一个时辰后,又是一声“咔嚓”。
第二片。
紧接着,是第三片。
接连三片琉璃瓦在同一夜无故碎裂,这绝非寻常。
禁军统领不敢再怠慢,连夜通报钦天监。
钦天监的监正连滚带爬地奔赴观星台,一番推演后,面如土色地跪在了仙帝的寝宫外,奏报“星轨偏移,帝星黯淡,龙气躁动”。
回应他的,是寝宫内传出的一声冷笑,以及仙帝那威严中透着一丝不耐的声音:“几片瓦罢了,退下。”
禁军统领与钦天监监正冷汗涔涔地退去,心中却疑云更重。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当夜,第四声碎裂声响起时,那坠落在汉白玉阶上的碎片,竟在月光下自行滚动、拼合,在冰冷的青石上,组成了一行扭曲的小字:“你女儿梦见你死了。”
巡夜路过的小队禁军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当场吓得魂飞魄散,齐刷刷跪地叩首,口称“有鬼”。
拂晓之前,这整支小队便被以“轮戍边疆”为由,秘密调离了神都。
消息经由七公主林知微的密线,第一时间传到了归墟塔。
阿芜立刻调出了整个皇宫的地脉能量图谱。
光幕上,一条条复杂的能量流交错纵横,而在那行小字浮现的瞬间,代表紫宸宫地脉的核心节点,出现了一个极其短暂却剧烈的震颤峰值。
“不是瓦在说话。”阿芜冰蓝色的瞳孔中数据流飞速闪过,她低声作出了结论,“是共鸣。强烈的情绪能短暂扭曲法则,有人将‘恨’和‘怨’通过梦境的共振,直接铭刻进了这些死物的记忆里。皇宫,正在变成一本记录怨念的史书。”
林亦听罢,非但没有紧张,反而轻笑出声。
她斜倚在软榻上,指尖绕着一缕发丝,慵懒地吩咐道:“那就让这本史书,再厚一点。去,将最新一期的《梦话辑录》誊抄百份,混进各地呈送御膳房的食材清单夹层里。”
阿芜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她的意图。
仙帝高高在上,或许早已不屑于看那些粉饰太平的奏折,但他有一个维持了数万年的习惯——每日必会亲自翻阅一遍万民供奉的名录,哪怕只是走个过场,也要确保天家与万民的这份“联系”不曾断绝。
“他可以轻易驳回大姐那份‘民瘼直递道’的折子,理由是祖宗之法不可变。”林亦的嘴角勾起一抹狡黠,“但他躲不开一碗莲子羹的产地备注里,清清楚楚地写着:‘产自青州,母亲坟前无草,盼来年雨水足’。”
阿芜起初还对这种“曲线救国”的效率存疑。
直到第二天,她监测到紫宸宫东偏殿内,突然爆发了一次极其微型的法则潮汐。
那波动虽然微弱,却异常狂暴,仿佛有一股无法抑制的怒火被强行压下。
通过七公主的情报网交叉验证,真相水落石出——仙帝在翻阅那份来自青州的食材清单时,读到了那行不起眼的备注,指尖无意识地发力,竟将一双万年温玉制成的玉箸,生生捏成了齑粉。
情绪波动越是剧烈,空间法则的共鸣就越是清晰。
阿芜终于彻底理解了林亦的战术:她要的不是一次性的爆发,而是持续不断的、无孔不入的“看见”。
看见那些本该被华丽辞藻和繁复礼节彻底掩盖的、最真实的文字。
这天下午,五公主林知韵不请自来,神情憔悴,眼下带着浓重的青黑。
她手中捧着一个尘封的玉匣,径直闯入了归墟塔。
“我找到了。”她将玉匣打开,里面是一份焚毁了一半的陈旧卷宗。
残存的纸页上,是用稚嫩笔迹记录的一条条民诉。
“这是我幼时随母后巡查边州,亲自记录的民诉簿。当时内务府以‘言辞粗鄙,有伤国体’为由,将其截留销毁,我只来得及抢回这一半。”
她的指尖颤抖着,指向其中一条几乎被烧焦的记录,那上面依稀可以辨认出“哑河镇”、“官仓”、“粮种”等字眼。
“就是那个老农,他说官仓克扣粮种,我们却被地方官蒙蔽,以为他们只是想多要些赏赐……我那时还觉得,这些百姓,真是贪得无厌。”林知韵的声音沙哑得如同被砂纸磨过,“可我现在……每晚都会梦见他,他就站在我的床前,嘴里塞着半穗发霉的稻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那么看着我。”
林亦没有说任何安慰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