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寒门的仕途传奇 > 第306章 常委会上的刀光剑影

第306章 常委会上的刀光剑影(1/2)

目录

2007年9月26日,省委常委会会议室的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椭圆会议桌旁,省委书记王伯龄端坐主位,省长袁为民、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赵宏达、常务副省长孙德海、平西市委书记高长河以及秦宇轩等十余名常委悉数在座。今天的议题之一,便是审议秦宇轩提出的《关于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深化“强基铸魂”工程的初步方案》。

王伯龄简单开场后,便将话语权交给了秦宇轩。

秦宇轩站起身,走到演示屏前,他没有赘言,直接切入核心。屏幕上展现出精心制作的图表和数据分析,从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压力,到周边省份的产业禀赋与陕东的互补性,再到共同体构建的具体路径、机制创新以及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他的汇报条理清晰,数据扎实,将一个宏大的构想拆解成可操作、可落地的具体步骤。

“……各位领导,综上所述,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不是好高骛远,而是我们陕东‘强基铸魂’工程突破当前困局、实现能级跃升的必然选择。这不仅能有效回应‘资源垄断’的质疑,更能让我们在更大的范围内配置资源,提升整个区域在国内乃至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秦宇轩最后总结,语气沉稳而自信。

会议室内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赵宏达的“安全之问”。率先发难的,果然是赵宏达。他放下手中的茶杯,身体微微后靠,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秦宇轩身上,语气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

“宇轩同志的这个方案,听起来很宏伟,数据也很漂亮。但是,”他话锋一转,声音沉了下来,“我还是要强调老问题——安全!跨省协同,涉及的技术、数据、人才流动,边界在哪里?安全底线如何守牢?尤其是我们‘强基铸魂’的一些核心项目,技术敏感度很高。如果协同过程中导致核心技术外泄,或者被其他省份‘搭便车’甚至反超,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补充道:“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和安全账啊。”

这番质疑,直接指向了方案最敏感的神经。几位常委微微颔首,显然对此也有顾虑。

秦宇轩似乎早有准备,他神色不变,平静回应:“宏达书记的担心非常必要,这也是我们在方案设计中重点考量的问题。”他操作屏幕,调出专门的风险管控章节,“首先,协同并非无差别共享。我们建立的是‘分级、分类、可控’的协同机制。核心关键技术,严格遵循国家保密法规和内部管控流程,不纳入普通协同范畴。协同重点在于基础研究、应用平台共建、市场开拓和产业链互补环节。”

“其次,”他加强语气,“我们将牵头制定《区域协同创新安全指引》,建立跨省域的安全风险评估与联控机制,并主动邀请省国家安全机关全程指导。最后,关于责任问题,指挥部将建立权责清单,明确各方责任边界,并实行重大事项终身追责。我认为,只要制度篱笆扎得紧,就不会给别有用心者以可乘之机。因噎废食,绝非良策。”

他的回答有理有据,既承认了风险,又给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将赵宏达泛化的“安全担忧”化解于具体的制度设计之中。

孙德海的“经济算盘”。赵宏达刚被抵住,孙德海慢悠悠地开口了。他分管财政,习惯从钱袋子出发:“宇轩省长的雄心,我是佩服的。不过,这个区域协同,听起来很美,做起来可是真金白银。前期平台搭建、联合研究项目启动,都需要投入。我们陕东自家的‘强基铸魂’二期资金尚且吃紧,哪里还有余粮去搞这么大范围的协同?会不会摊子铺得太大,最后两头落空?”

他看向王伯龄和袁为民:“王书记,袁省长,财政的钱,还是要花在刀刃上,稳扎稳打比较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