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常委会上的刀光剑影(2/2)
这是从经济可行性上发起的攻击,同样犀利。
秦宇轩看向孙德海,语气平和但带着力度:“孙省长的问题很实际。关于资金,我的考虑是,区域协同不能主要依靠省财政投入。这正是引入市场力量的好机会。”他顺势抛出了与财政厅商议的“陕东强基产业发展基金”构想。
“……这个基金,采用市场化方式运作,省财政只做引导和劣后,主要资金来自社会资本。它不仅可以服务于本省项目,同样可以投资于区域协同范围内的优质项目。这样,既解决了资金问题,又通过市场手段对项目进行了筛选,确保了资金效率。同时,协同本身也能带来规模效应和成本降低,从长远看,是节约而非浪费。”
他巧妙地将孙德海提出的资金难题,转化为了推动市场化改革的契机,引得袁为民省长频频点头。
高长河的“省会忧虑”。平西市委书记高长河清了清嗓子,开口了。他关注点更为具体:“宇轩省长,协同发展我原则上支持。但有一点,省里必须明确。平西市作为省会,是‘强基铸魂’工程的核心承载区,聚集了全省最优质的创新资源。在推动区域协同时,必须确保平西的核心地位不受削弱,省里的主要资源和支持力度不能因此分散。不能为了协同,动摇了自己的基本盘。”
这话代表了省会城市的普遍担忧,也暗含了对资源可能被分流的抵触。
秦宇轩微微一笑,对此似乎也早有预料:“长河书记的顾虑我理解。请放心,推动区域协同,不是为了削弱平西,恰恰是为了做强平西。我们的目标是让平西成为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核心枢纽和辐射源。通过协同,平西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广阔的腹地市场,科研机构可以整合区域内的研发力量,最终提升的是平西自身的能级和辐射带动力。省里的支持,只会更加聚焦于提升平西的首位度和核心竞争力。”
他用一个“枢纽”和“辐射源”的定位,巧妙地化解了高长河关于资源被分流的担心,将其上升到共同做大蛋糕的层面。
定鼎之音。几位主要持质疑或保留态度的常委发言后,会场再次陷入沉默。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省委书记王伯龄和省长袁为民。
袁为民率先表态,他肯定了秦宇轩方案的创新性和战略意义,认为“方向是对的,困难可以克服”,尤其对市场化基金的模式表示赞同,要求秦宇轩尽快完善细则上报。
最后,王伯龄一锤定音。他环视全场,声音沉稳有力:“宇轩同志这个方案,经过了深入调研和思考,体现了破局的勇气和担当。关于安全和资金的问题,方案里有了初步考虑,后续要细化、压实。区域协同创新,是大势所趋,也是我们陕东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路径。我原则同意这个方向。”
他看向秦宇轩:“宇轩,会后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方案,特别是安全管控和市场化运作机制要弄扎实。下次常委会,我们进行正式表决。这件事,由你牵头负责推进。”
“是,王书记。”秦宇轩沉声应道。
常委会散了,秦宇轩走在最后。他知道,今天的会议,他凭借充分的准备和过硬的方案,勉强闯关成功。但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将纸面上的方案,变成脚下坚实的路。赵宏达、孙德海等人虽然暂时被压制,但绝不会就此罢休。前方的路,依然布满荆棘。然而,经过这一役,他手中的破局之刃,已然更加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