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朝堂争锋(2/2)
耶律余睹闻言,眼中顿时爆发出希望的光芒。
“然则,”赵佶继续道,目光转向耶律余睹,“如何援,需有章法。我朝新政未稳,军备未周,若大张旗鼓,非但于战局无益,反可能刺激金人,促其速攻,亦使我朝陷入全面战争,此非智者所为。”
他提出了具体方案:“朕意,首批派遣三千精锐骑军,化整为零,分批秘密潜入辽境,于指定地点集结。此军之指挥权,仍归我大宋将领,专司袭扰金军侧翼、粮道,协助贵国稳固防线,而非与金军主力正面决战。”
耶律余睹心中一紧,三千人?还是分批潜入?这与他期望的雷霆援军相差甚远。他正要开口,赵佶却不容置疑地继续说道:
“此三千骑军所需之兵甲、弩箭、乃至部分粮秣,可由我朝提供最新式样之装备,以增其战力。”这话让耶律余睹稍微好受些,至少装备是好的。
“然,”赵佶语气加重,“战马、大部分粮草补给,以及此军在我境行动之一切开销,需由贵国承担。此外,为表诚意,亦为后续可能之增援做准备,贵国需额外向我朝提供良马五千匹,白银五十万两,作为首批援助之酬谢与军资抵押。”
耶律余睹脸色一白,这条件可谓苛刻!但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他咬牙道:“陛下,战马与银钱,外臣可尽力向我主争取,只是这数量……”
赵佶摆摆手,打断他:“此乃底线。此外,为增强贵国自保之力,我朝愿加大与贵国之物资交易。可用我朝精制盐巴、生铁,乃至军械,交换贵国之马匹、金银、皮货等。价格,可按市价八成结算。”
这看似是贸易优惠,实则是用相对“廉价”的盐铁和旧武器,大量换取辽国此刻最宝贵的战略资源——马匹和硬通货,同时也能稍微增强辽国的抵抗能力,让其能多消耗一些金军。
耶律余睹与张琳低声快速商议了几句,脸上满是挣扎。赵佶给出的方案,远低于他们的期望,条件苛刻,但……这几乎是溺水之人能抓到的唯一一根稻草了。若完全不答应,大宋可能真的会坐视不理。
最终,耶律余睹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躬身道:“陛下……陛下之条件,外臣……代我主,原则上应允!具体细节,容外臣修书禀明我主后,再行定夺。只求陛下能尽快派出先锋,救我燃眉之急!”
“可。”赵佶点头,“细节可由枢密院与贵使磋商。记住,此事需严格保密,凡有泄露者,以通敌论处!”
“退朝!”
随着梁师成的唱喏,这场决定两国命运走向的朝会落下帷幕。文官们神色各异地退出大殿,耶律余睹与张琳则怀着复杂的心情,被引往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