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喋血江山:从边陲狼烟到九五之尊 > 第77章 双王会猎,烽火连营

第77章 双王会猎,烽火连营(1/2)

目录

龙潜城休整的三日,是风暴眼中短暂的平静。城内,联军将士磨刀霍霍,检修军械,补充粮秣,一股昂扬的战意弥漫在空气中。楚骁发布的讨逆檄文,已通过各种渠道迅速散布出去,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激荡起涟漪。

三日之期一到,龙潜城门再次洞开。此番景象,与之前被动防守截然不同。旌旗招展,甲胄鲜明,步、骑、铳、弩各军阵列严整,肃杀之气直冲云霄。楚骁一身玄甲,立于中军帅旗之下,目光坚定地望着北方。

“出兵!”

没有多余的煽动,简单的两个字,蕴含着无匹的决心。近四万靖南主力(含留守部队,出征约三万五千),如同一条苏醒的巨龙,离开巢穴,沿着官道,浩浩荡荡向北开进,兵锋直指三江口。

楚骁的战略意图明确:与麴智盛东西对进,内外夹击,力求在野战中重创甚至歼灭皇甫韬的虎贲军主力。

就在楚骁誓师北进的同时,遥远的江南,一直被高压统治和残酷清剿所压抑的反抗怒火,终于因岭南大捷和靖南檄文的传来,被彻底点燃。

程青领导的“互助同盟”,虽转入地下,但根基未损。他们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不再是零星的袭扰,数支打着“靖南”旗号、由同盟骨干领导的义军,在多个州郡同时发动!他们攻击县城,打开官仓赈济贫民,释放囚徒,攻打孤立的小股官军。

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发生在余杭的起义。原漕帮一位极具威望的香主,在程青的暗中策动和部分对朝廷不满的低级军官内应下,率众千余人,趁夜突袭了防守相对薄弱的余杭县城!守军猝不及防,加之城内百姓对官府积怨已久,竟纷纷响应,一夜之间,县城易主。

义军打开府库,将部分钱粮分发给穷苦百姓,并当众宣读靖南王檄文,宣布响应靖南王,讨伐暴君赵元庚!

消息传出,江南震动!余杭乃江南繁华之地,水陆要冲,此地失陷,意义非同小可。周边州县官员惊慌失措,纷纷向府城、省城告急。朝廷在江南的统治,出现了巨大的裂痕。

赵元庚闻讯,又惊又怒,严令江南各地驻军全力镇压。然而,镇压需要兵力,而原本用于围剿“互助同盟”和防备岭南的兵力,此刻却因岭南战事和内部空虚而捉襟见肘。江南的烽火,成功地牵制了朝廷大量精力,使得皇甫韬无法得到后方的全力支援,甚至需要分心担忧粮道安全。

程青站在隐秘的据点内,听着各地传来的消息,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欣慰。他知道,他和同志们播下的火种,终于开始燎原。这江南的惊雷,正是对龙潜城下血战将士们,最好的声援。

楚骁大军北上的消息,很快便由斥候传至皇甫韬军中。

帅帐内,气氛凝重。皇甫韬看着地图上从龙潜延伸出来的、代表靖南主力的箭头,眉头紧锁。他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被楚骁和麴智盛东西夹击。

“大将军,楚骁倾巢而来,兵力不下三万,士气正盛。若让其与麴智盛汇合,我军危矣!”一员副将忧心道。

另一员将领则主张:“不如趁楚骁远来疲惫,立足未稳,主动迎击,先破其一路!”

皇甫韬沉吟不语。他深知虎贲军虽强,但新败之余,士气受挫,且要分兵监视三江口的麴智盛。若全军迎击楚骁,麴智盛趁机从背后杀出,后果不堪设想。但若分兵,则可能被楚骁以优势兵力逐个击破。

权衡再三,皇甫韬做出了一个相对稳妥的决定:“传令!前军都督李傕,率步骑一万五千,依托落雁坡有利地形,构筑防线,阻击楚骁所部,务必迟滞其进军速度,不得让其与西州军汇合!其余各部,加紧对三江口的围困和攻势,务必在楚骁突破落雁坡之前,击溃麴智盛!”

他打算利用地理和时间差,先集中力量打垮较弱的麴智盛,再回头对付楚骁。

然而,楚骁的行军速度超出了他的预料。靖南主力并未因携带辎重而迟缓,反而在张掖等人的调度下,保持着较高的行军效率。

三日后,楚骁前锋已抵达落雁坡以南二十里。

落雁坡,地势渐高,官道于此变得狭窄,两侧丘陵起伏,林木丛生,是设伏阻击的绝佳地点。李傕已将一万五千虎贲军部署妥当,挖掘壕沟,设置拒马,占据了坡顶及两侧制高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