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喋血江山:从边陲狼烟到九五之尊 > 第156章 古里硝烟:抉择与炮火

第156章 古里硝烟:抉择与炮火(1/2)

目录

定鼎十九年的冬天,在古里港显得格外漫长而焦灼。海风依旧带着暖意,却吹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与猜疑。阿米尔那个夜晚的抉择,如同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在这片信仰交织、利益盘根错节的土地上,引发了一连串始料未及的连锁反应。

阿米尔接受了周管事的提议,开始尝试按照靖朝商站的要求,分拣、包装他那批积压的胡椒。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条香料街。

“叛徒!”隔壁的老萨米德第一次对他怒目而视,砰地一声关上了店门,不再与他往来。

“他玷污了祖先的规矩,向异教徒低头了!”其他坚守传统的小商户们聚在一起,低声议论,投向阿米尔店铺的目光充满了鄙夷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

甚至连常来他店里闲聊的几位老街坊,如今也绕道而行。阿米尔的“穆巴拉克香料行”仿佛成了一座孤岛,被传统的浪潮孤立开来。他的儿子拉希德在学校里,也开始受到其他本地孩子的孤立和嘲弄。

阿米尔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夜晚,他跪在祈祷毯上,向安拉倾诉内心的煎熬。他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背叛了信仰和传统。但白天,当他看到经过精心分拣、用干净纸袋包装好的胡椒被“广源隆”的伙计收走,换回沉甸甸的、远超从葡萄牙人那里获得的银币时,一种实实在在的、关乎生存的慰藉又支撑着他。

周管事似乎察觉到了他的困境,没有催促他扩大规模,只是偶尔派人送来一些靖朝的糕点或一小包茶叶,闲聊几句,询问拉希德在传习所的学习情况。这种不带施舍意味的关怀,让阿米尔感到一丝温暖。裂痕已然出现,他站在了传统与变革的断层线上,进退维谷。

阿米尔的“倒戈”,在古里更深层的社会中激起了波澜。一天傍晚,一位在当地颇有威望的印度教祭司,在一个僻静的巷口拦住了阿米尔。

“外乡人,”祭司苍老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使用的是夹杂着本地土语的葡萄牙语,显然知道阿米尔能听懂,“你被那些东方人带来的虚假光芒迷惑了双眼。他们今天给你银币,明天就会夺走你的灵魂!看看他们的‘传习所’,那里教授的东西,正在侵蚀我们年轻一代对神灵的敬畏!回头吧,在灾难降临之前。”

祭司的话语像冰冷的诅咒,让阿米尔不寒而栗。他深知这些宗教领袖在本地民众中的影响力。几乎与此同时,一个曾为葡萄牙商馆做事的、游手好闲的本地混混也找上门来,隐晦地传达了口信:葡萄牙总督对阿米尔的行为“深感失望”,并“提醒”他,与葡萄牙人为敌不会有好下场。

双重的压力让阿米尔几乎喘不过气。他开始注意到,一些陌生的、眼神凶悍的面孔开始在香料街附近游荡。夜晚,他家门口被人扔了死老鼠。恐惧像藤蔓一样缠绕着他的心脏。他意识到,自己一个小小的决定,已经不由自主地卷入了远超商业竞争的、更深层次的势力博弈之中。

冲突在一个闷热的午后爆发了。靖朝商站雇佣的一队本地劳工,正在码头卸载一批从旧港运来的瓷器。一伙明显是受人指使的暴徒突然冲了过来,声称码头是“神灵庇佑之地”,靖朝人的货物“玷污”了圣地,开始打砸抢掠。

靖朝护卫迅速反应,与暴徒们扭打在一起。码头上顿时一片混乱,叫骂声、打斗声、瓷器碎裂声响成一片。闻讯赶来的葡萄牙士兵非但没有制止,反而在一旁抱臂围观,甚至有人脸上带着幸灾乐祸的笑容。

就在这时,谁也没想到,拉希德正和几个传习所的同学在附近。看到有人攻击商站的货物和人员,这个平时内向的少年,不知从哪里涌起一股勇气,他抓起地上的一根木棍,用刚学会不久的、还带着口音的汉语大喊:“住手!不许抢东西!”冲向了正在抢夺瓷器的暴徒。

他的举动惊呆了所有人。一个暴徒狞笑着转身,一把推开拉希德,举起手中的短棍就要砸下。千钧一发之际,一名靖朝护卫眼疾手快,用刀鞘格开了短棍,将拉希德护在身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