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百分之五十的性能暴涨!高原猛兽诞生!(2/2)
“我是你祖宗!”李家媳妇可不吃这套,
往前一步,手指头都快戳到刘光天的鼻子上,
“有爹生没娘养的玩意儿!再敢动我儿子一根汗毛,
我把你腿打折你信不信!”
这阵仗别说刘光天和阎解成,
就连窗户后面的二大妈和三大妈都看傻眼。
我的乖乖,这婆娘骂街的本事,贾张氏见了都得靠边站!
刘光天和阎解成哪见过这架势,
被骂得脑子发懵,只能灰溜溜地跑开。
赵东来刚好回来看到这一幕,只能摇摇头。
......
第二天,京城化工研究所,一间新建的净化车间。
两台一米多高,像白色煤气罐的设备并排立着。
设备顶上连着复杂的管路和阀门,侧面是控制面板和出气口。
这就是林卫国设计的“营地级分子筛制氧机”——“生命方舟一号”。
卫生部的几位领导,还有几位国内顶尖的呼吸科专家,
都穿着白大褂,表情严肃地围在设备前。
这里的气氛跟兵工厂和汽车厂那种火热完全不同,全是科学的严谨。
“林总师,这就是您说的,能把空气里的氧气凭空分离出来的机器?”
一位在呼吸病领域堪称泰斗的老专家,扶了扶眼镜问。
他话说得客气,但意思谁都懂:
这玩意儿听着太玄乎了,跟变戏法似的。
“准确地说,不是凭空,是‘筛选’。”
林卫国指着设备内部的结构图,耐心解释。
“空气里大部分是氮气,只有两成是氧气。
这两种气体的分子个头不一样大。”
“这机器的核心是这两个吸附塔。
里面装满了我让化工所专门合成的锂基分子筛。
这玩意儿表面有无数我们看不见的微孔。”
“这些孔就像一个极小的筛子。
它只让个头小的氧气分子过去,把个头大的氮气分子给拦住。”
“两个吸附塔轮流干活,一个吸氮气,一个排氮气,
这样就能不停地弄出高纯度的氧气。”
林卫国的解释让在场的专家们听得云里雾里。
他们是医学专家,对化学和物理的了解还停留在大学课本上。
这种尖端材料学理论,对他们来说跟听天书没啥区别。
“理论上……好像是这么个道理。”老专家点点头,还是不放心,
“可这出来的氧气纯度行不行?会不会混进别的脏东西?
这可是要吸进人肺里的,出一点差错就是要命的大事。”
“问得好。”林卫国朝他点点头,“这也是我最关心的。
所以,今天的测试,不用人,用它。”
林卫国一挥手让人抬上来一个大玻璃罩,
罩子里是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白兔。
玻璃罩用一根管子连在制氧机的出气口上。
“咱们先让小动物替战士们尝尝这第一口‘高原氧’。”
看到这个安排,所有专家都松了一口气。
用动物做实验,这是最基本的科学流程。
看来这位年轻的总师,想法虽然天马行空,但做事滴水不漏。
“测试开始。”
林卫国按下启动按钮,制氧机安静地工作,
只有电磁阀切换时发出“啪嗒、啪嗒”的轻响。
看不见也闻不见的氧气,通过管路慢慢流进玻璃罩。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死死盯着那只小白兔。
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
小白兔在玻璃罩里一点事没有。
它先是好奇地闻了闻,然后就开始活蹦乱跳,
甚至还饶有兴致地啃起罩子里的胡萝卜。
半个小时过去,小白兔依然精神头十足,
甚至比刚放进去的时候还要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