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 第240章 科学派星际教育

第240章 科学派星际教育(2/2)

目录

革命四:改革评价体系,推行“星际义务科学修仙”与“丹修星际高考”新模式。

联盟立法规定,所有适龄青少年,必须接受为期十二年的“义务科学修仙”基础教育,核心是打下坚实的科学素养和修炼基础。之后的“丹修星际高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死记硬背的题目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开放性设计题、项目研究题和虚拟场景解决题。例如考题可能是:“请设计一种能在‘暗影位面’(低光、高魔气环境)稳定运行三个月的自动化侦查法器,并给出其能量预算和抗干扰方案。”这直接考察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改革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阻力空前巨大。

最大的阻力,来自根深蒂固的传统势力和思维惯性。许多传统宗门和世家强烈抵制,斥责新教育“数典忘祖”、“丢了修仙的魂”,只会培养“冰冷的工具人”。一些老派修士公开嘲讽:“让AI教炼丹?让娃娃在幻境里练道心?滑天下之大稽!”

联盟内部也出现了“教育分流”和新的不公。能够快速适应新体系、拥有优质资源的核心星域学子进步神速,而偏远地区和经济困难的家庭,则难以负担昂贵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费用,有被边缘化的风险。

面对重重阻力,林枫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强硬手腕。他亲自出面,与几个最大的传统宗门领袖进行了数次闭门长谈,许以资源倾斜和政策支持,但底线毫不退让:不改革,就淘汰!联盟的未来,不需要抱残守缺的“古董”。

同时,联盟设立了“教育公平基金”,补贴落后地区,并鼓励顶尖学府与偏远学院“结对帮扶”。苏晓更是亲自带领团队,不断优化AI算法,降低对硬件的要求,并开发了大量低成本但高效的虚拟实训模块。

改革的成效,在数年后逐渐显现。

第一批接受完整“科学派星际教育”的学子毕业了。他们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综合素质:精通数理逻辑,能熟练运用各种科学仪器和编程工具,对星际规则和异星文化有基本认知,团队协作和项目执行力极强。虽然在对某些传统丹道“只可意会”的细微之处略显生涩,但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创新能力和学习速度,远超前辈。

在首届改革后的“星际丹修高考”中,一名来自普通工薪家庭、却凭借在虚拟实训中设计出高效“灵植工厂自动化管理系统”而夺得高分的少年,引起了轰动。他的成功,极大地激励了底层学子,证明了新体系的公平性和机会性。

更让传统派哑口无言的是,在随后举行的“星际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这些“科学派”学子研发的“基于区块链的丹药全流程溯源系统”、“用于极端环境生态修复的转基因灵植方案”,其价值和应用前景,远远超过了传统丹道范畴,赢得了包括一些外星文明评委在内的高度评价。

“科学派星际教育”的强大生命力,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越来越多的传统宗门,在现实的生存压力和可见的未来前景下,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融入新体系。一场静悄悄的、但影响深远的文明蜕变,正在丹修联盟的每一个角落发生。

“教育的革命,是最根本、最艰难,也最伟大的革命。”林枫视察一所刚刚完成改造的学院时,对身边的苏晓和教育部官员说道,“我们今天播下的种子,将在未来长成支撑文明跃迁的参天大树。我们要培养的,不是简单的修士或科学家,而是能够理解过去、驾驭现在、开创未来的星际公民。”

苏晓望着操场上那些在AI辅助下进行灵能操控训练的年轻面孔,目光深远:“是的。只有当科学的理性与修仙的感悟,在这些年轻的生命中真正融合,我们的文明,才能在充满未知与危险的星海中,走得更稳,更远。”

然而,她也有一丝隐忧。过度强调科学、理性和效率,是否会让人失去对自然、对生命、对大道本该有的敬畏与灵性?这场轰轰烈烈的教育革命,在将联盟推向科技巅峰的同时,是否也埋下了某种隐患的种子?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检验。

此刻,丹修文明的教育巨轮,已经调转船头,驶向了星辰大海的深处。而船上这些年轻的船员们,将决定这艘巨轮最终的航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