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江湾钓事 > 第148章 南美洲亚马逊雨林与拉普拉塔河流域生态修复

第148章 南美洲亚马逊雨林与拉普拉塔河流域生态修复(1/1)

目录

冬至过后的青衣江湾,寒意已深到骨髓。生态湖的冰层厚得能承载成年人的重量,每日清晨都有工作人员在冰面上凿开几个冰洞,投放鱼食,吸引候鸟前来觅食;岸边的香樟树被积雪压弯了枝丫,偶尔有积雪从枝头滑落,“簌簌”地砸在雪地上,留下一个个小小的坑洞;园子里的耐寒植物也裹上了厚厚的积雪,只有几株松柏还保持着深绿色,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显眼;指挥中心的窗户上凝结着美丽的冰花,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在窗前呵气,用手指勾勒出简单的图案,为沉闷的冬日增添几分趣味。

陈守义站在全球生态治理收官指挥中心的落地窗前,手中捧着《2045全球生态治理收官期终极总结报告(南美洲专项版)》,封面的全球生态协同图谱上,北美洲北美五大湖、非洲撒哈拉以南、大洋洲澳大利亚等区域已用深绿色标注“全域收官”,连此前生态修复难度极大的欧洲地中海沿岸,也实现了土地荒漠化的初步遏制,唯独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与拉普拉塔河流域,被醒目的深褐色与暗蓝色双重警报覆盖,像一块被砍伐与污染侵蚀的绿色翡翠,警报区域内还标注着跳动的“树木砍伐”与“水体污染”图标,旁边的文字触目惊心:“亚马逊雨林砍伐面积突破326万平方公里,拉普拉塔河流域水污染面积达198万平方公里,580种依赖雨林与河流生态的生物濒临灭绝,原住民‘雨林-河流共生’生计崩溃,跨境资源争夺与生态危机激化,生态系统已达‘不可逆崩溃阈值’”。

“陈叔!南美洲亚马逊雨林与拉普拉塔河流域生态紧急报告!”小满抱着平板电脑一路小跑冲进中心,淡绿色的工装外套上沾着厚厚的雪花,进门时还带起一阵寒风,口袋里装着的松柏叶被冻得发硬,脸颊因奔跑泛着不正常的潮红,双手紧紧攥着平板,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屏幕上的卫星影像正以每小时一帧的速度动态播放着南美洲的生态变化。他不等站稳,就急忙将平板递到陈守义面前,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焦急:“您看,这是亚马逊雨林东部的巴西马瑙斯区域——去年一年,这里的雨林砍伐面积扩大了89%,您仔细看这个高分辨率影像,原本连绵不绝的绿色雨林被生生砍出大片‘伤口’,裸露的土地上堆积着被砍倒的树木,像雨林流出的‘血液’;曾经覆盖地面的藤蔓和灌木被焚烧殆尽,黑色的灰烬在风的吹动下四处飘散,连远处的天空都被染成了灰色;更严重的是,砍伐导致雨林生态链断裂,去年有3.2万只野生动物因失去栖息地死亡,巴西环境部门的巡逻队员在雨林中发现了大量动物尸体,其中包括濒临灭绝的美洲豹和金刚鹦鹉,巡逻队员卡洛斯对着镜头哽咽道:‘十年前,我在雨林里巡逻,随处可见美洲豹的脚印,金刚鹦鹉的叫声能传遍整个山谷;现在走在雨林里,只能看到成片的树桩和动物的尸体,上周我还发现了一只饿死的美洲豹幼崽,它的妈妈可能早就被偷猎者捕杀了,我们的雨林正在慢慢死去。’”

小满点开实地拍摄的视频文件,画面瞬间切换到亚马逊雨林现场:“您再看这个视频,是巴西环境部门上周拍摄的——当地原住民部落首领塔瓦雷斯蹲在被砍伐的树桩旁,树桩的年轮清晰可见,至少有200年的树龄,他的手掌轻轻抚摸着树桩的断面,眼神里满是绝望,用葡萄牙语夹杂着原住民语言说道:‘这棵树是我爷爷的爷爷种下的,我们部落世代守护着这片雨林,以前我们靠雨林里的果实和动物为生,用雨林的木材建造房屋,现在树木被砍了,果实没了,动物也跑了,我们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上周有伐木公司的人来我们部落,说要收购我们的土地,给我们很少的钱,我们不同意,他们就放火烧了我们的茅草屋,现在我们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连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视频里还能看到,原住民的孩子们在帐篷外玩耍,他们的衣服破旧不堪,手里拿着用树枝做的玩具,脸上却没有孩子应有的笑容;部落里的老人们围坐在篝火旁,沉默地抽着烟叶,篝火的光芒映在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显得格外沉重。”

“亚马逊雨林西部的秘鲁伊基托斯区域,情况比巴西更严重,”小满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切换到秘鲁雨林影像,语气愈发沉重,“这里不仅有非法砍伐,还有大量的采矿活动,采矿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雨林河流,导致河流污染严重,河水呈现出诡异的蓝色,河岸边的植物全部枯死,鱼类大量死亡;秘鲁渔民费尔南多划着独木舟在河面上行驶,船桨划过水面时,能看到水底沉积的重金属矿渣,他对着镜头展示船舱里的鱼:‘您看这些鱼,身上都长着奇怪的斑点,有的甚至没有眼睛,以前我们一天能捕到20多斤正常的鱼,现在只能捕到这些畸形的鱼,根本没人敢吃;我的妻子因为长期饮用受污染的河水,患上了严重的肾病,每天都要靠药物维持,可我们没有钱买更多的药,只能眼睁睁看着她的身体越来越差。’去年秘鲁伊基托斯区域有1.8万居民因环境污染患上疾病,其中320人因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当地医院的病床早已爆满,很多患者只能躺在医院走廊的地上等待治疗。”

“亚马逊雨林北部的哥伦比亚卡利区域,曾经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小满调出十年前的对比影像,画面里雨林茂密,各种鸟类在树枝间穿梭,猴子在树上跳跃,与现在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现在因砍伐和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曾经记录的860种植物中,有420种已经消失,120种鸟类灭绝;哥伦比亚环保组织在雨林中建立了生物监测站,监测站的数据显示,去年雨林的碳吸收量减少了92%,从往年的每年每公顷12吨降至每年每公顷0.96吨,反而成为了碳源,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环保组织负责人索菲亚对着镜头展示监测数据:‘这些数据让我们感到绝望,亚马逊雨林是地球的‘肺’,现在这个‘肺’不仅不能呼吸,还在不断‘咳嗽’,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全球气候会受到严重影响,极端天气会越来越多。’去年哥伦比亚政府投入了800万美元用于雨林保护,可因非法砍伐和采矿活动过于猖獗,保护效果微乎其微,反而有12名环保志愿者在巡逻时被非法武装分子杀害。”

再往下,画面跳转到南美洲东南部的拉普拉塔河流域,小满调出河流生态监测数据,眉头拧成一团:“这里的生态退化比亚马逊雨林更触目惊心——拉普拉塔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流,流经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四个国家,流域面积达310万平方公里,曾经是南美洲最重要的渔业产区,去年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水污染面积达198万平方公里,您看这个影像,原本清澈的河水变成了黑色,河面上漂浮着塑料袋、易拉罐等垃圾,还有大量的油污,阳光照射在水面上,反射出五颜六色的光,像一块肮脏的调色板;河流中的溶解氧含量从每升9.2毫克降至每升0.8毫克,远低于鱼类生存所需的最低标准,去年有8.6万吨死鱼漂浮在河面上,阿根廷渔民胡安在河边清理死鱼,他的双手被污染的河水浸泡得发白,对着镜头说:‘十年前,我在拉普拉塔河捕鱼,一天能捕到30多斤鳕鱼和鲈鱼,拿到市场上能卖不少钱,现在河里全是死鱼,我每天要清理100多公斤死鱼,可死鱼的数量越来越多,清理都清理不完;我的儿子原本想和我一起捕鱼,现在只能去城市里的屠宰场打工,每天工作14小时,工资还很低。’”

“拉普拉塔河流域的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口,曾经是南美洲最繁忙的渔业港口,”小满点开港口经济报告,屏幕上的各项数据都标着红色,“去年因水污染,渔业产量减少98%,从往年的每年120万吨降至每年2.4万吨,港口的渔船有95%被闲置,船身上布满了锈迹,渔网被随意堆放在岸边,渔民们坐在码头边无所事事;港口负责人马科斯对着镜头展示港口的货运记录:‘这本记录以前每天都写满了货运信息,各种鱼类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现在一个月只有几艘小船停靠,运输的也只是少量的咸鱼干;港口原本有860名工作人员,现在只剩下68人,其他的要么转行,要么去其他港口打工,我在这里工作了25年,第一次看到港口这么冷清。’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水产品市场也受到严重影响,原本热闹的市场现在只剩下几家摊位,摊位上摆放的都是冷冻的进口鱼类,价格比往年上涨了3倍,居民们买不起,只能选择其他肉类;市场摊主劳拉对着镜头说:‘以前我的摊位前每天都挤满了人,现在一天也卖不出10斤鱼,我已经欠了三个月的租金,再过几天就要被赶走了。’”

“拉普拉塔河流域的巴西里约热内卢区域,水污染还导致了严重的饮用水危机,”小满切换到饮用水危机的视频,“当地的自来水厂因河水污染严重,无法正常处理水质,只能停止供水,居民们不得不排队购买瓶装水,瓶装水的价格从每升1雷亚尔涨到了每升15雷亚尔,很多贫困居民买不起,只能饮用未经处理的河水;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里,居民们在河边搭建了临时的取水点,用简易的过滤器过滤河水,过滤器里的棉花和纱布很快就变成了黑色,居民玛利亚对着镜头展示过滤后的水:‘您看这个水,还是浑浊的,里面有很多杂质,可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喝这个;我的小孙子因为喝了这个水,患上了痢疾,已经拉了一个星期肚子,我们没有钱去医院,只能在家里给他喂点草药。’去年里约热内卢因饮用水污染,共发生了12次大规模的霍乱疫情,感染人数达3.2万人,死亡人数186人,政府不得不出动军队维持秩序,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拉普拉塔河流域的巴拉圭亚松森区域,原住民部落世代依赖河流生存,”小满调出原住民生活视频,“现在因水污染,原住民的渔业收入减少99%,传统的捕鱼工具‘鱼叉’和‘渔网’被闲置在河边,原住民渔民在河里撒网,半天只能捕到几条小鱼,而且大多是畸形的;部落长老阿方索拿着一张泛黄的渔猎图谱,图谱上画着各种鱼类的形态和捕鱼方法,他对着镜头缓缓摇头,用西班牙语说道:‘这张图谱是我们部落的传家宝,上面记录了58种鱼类的捕鱼方法,现在有46种鱼类已经看不到了,剩下的12种也大多是畸形的;以前我们每年雨季都会在河边举行‘河流祭祀’,祈求河水清澈、鱼类繁多,现在祭祀还在办,可河里的鱼越来越少,我们只能用玉米粉代替鱼类作为祭品。’去年巴拉圭有2.3万原住民因失去生计,被迫迁往阿根廷和巴西,原住民的传统语言和习俗也面临失传,很多孩子在迁徙途中长大,已经不会说原住民语言,也不知道如何在河里捕鱼。”

最后,画面停在亚马逊雨林与拉普拉塔河流域交界的巴西圣保罗区域,小满调出灾害与跨境生态危机记录,语气里满是沉重:“这里的生态退化引发了连锁灾害和跨境生态危机——去年夏季,亚马逊雨林因砍伐导致的干旱持续了128天,打破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干旱导致雨林火灾频发,共发生了2360次森林火灾,火灾烧毁面积达86万平方公里,火灾产生的烟尘扩散到拉普拉塔河流域,导致该区域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雾霾持续了98天,能见度不足30米,航班大面积延误,高速公路被迫关闭;圣保罗市的居民在雾霾中行走,只能靠手电筒照明,居民卡瓦略对着镜头说:‘以前圣保罗的空气很清新,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蓝天白云,现在雾霾这么严重,出门必须戴防毒面具,连窗户都不敢开,我的女儿有哮喘,每次雾霾天都会发作,我们只能把她送到乡下的亲戚家。’”

“跨境生态危机也日益激化,拉普拉塔河流域的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四国因水污染问题多次发生争端,”小满调出国际争端记录,“巴西的工业废水大量排进拉普拉塔河,导致阿根廷境内的河水污染严重,阿根廷政府多次指责巴西监管不力,要求巴西赔偿损失;去年6月,阿根廷渔民在巴阿边境的河流中举行抗议活动,反对巴西排放工业废水,抗议活动中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有86名渔民受伤,23人被捕;亚马逊雨林的木材资源争夺也导致巴西和秘鲁关系紧张,秘鲁指责巴西的伐木公司非法砍伐秘鲁境内的雨林,要求巴西停止非法行为,并赔偿12亿美元的损失;去年10月,巴西和秘鲁的边境部队在雨林中发生了小规模的武装冲突,有12名士兵受伤,两国关系降至冰点。”

“南美洲的原住民和雨林居民,还掌握着一些传统的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经验,”小满调出传统经验的视频资料,语气稍缓,“比如亚马逊雨林原住民的‘选择性砍伐’技术,他们会选择生长过密或生病的树木砍伐,保留健康的树木和幼苗,同时在砍伐后的土地上种植快速生长的植物,防止水土流失,这种技术在原住民部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现在部分原住民仍在使用,虽然不能阻止大规模的砍伐,但在局部区域保持了雨林的生态平衡;拉普拉塔河流域原住民的‘水质净化’传统,他们会在河流中投放特殊的水生植物,这些植物能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同时为鱼类提供栖息地,去年有部分原住民尝试使用这种方法,在局部区域使河水的溶解氧含量从每升0.8毫克提升到了每升3.2毫克;还有亚马逊雨林居民的‘药用植物种植’经验,他们在雨林中种植各种药用植物,这些植物不仅能治疗疾病,还能为雨林中的动物提供食物,去年有环保组织向居民学习这种方法,在雨林中建立了12个药用植物种植基地,虽然规模不大,但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效果;这些传统经验虽然没能阻止生态退化,但为我们接下来的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陈守义接过平板电脑,指尖在屏幕上缓缓滑动,每一个画面都像一把锋利的刀,在他的心上划下深深的痕迹。他点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南美洲办公室发来的实时数据文档,文档里的图表不断刷新,一行行冰冷的数字映入眼帘,像一片片被砍伐和污染摧残的树叶:过去一年,亚马逊雨林砍伐速度较往年加快520%,是近300年以来最快的;砍伐面积达32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日本的面积,其中巴西境内砍伐186万平方公里,秘鲁境内砍伐68万平方公里,哥伦比亚境内砍伐42万平方公里,厄瓜多尔境内砍伐30万平方公里;雨林中的碳储量减少了95%,从往年的每公顷180吨降至每公顷9吨,向大气中排放了12.8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8%;拉普拉塔河流域水污染面积达198万平方公里,其中巴西境内污染86万平方公里,阿根廷境内污染62万平方公里,巴拉圭境内污染32万平方公里,乌拉圭境内污染18万平方公里;主要污染物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和采矿废水,河水化学需氧量(d)平均值达每升108毫克,超过安全标准的36倍,氨氮含量达每升18.6毫克,超过标准的37倍,重金属含量超标68倍。

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数据更是触目惊心:580种依赖亚马逊雨林与拉普拉塔河流域生态的生物濒临灭绝,其中亚马逊雨林的美洲豹数量减少98%,从十年前的8万只降至去年的1600只;金刚鹦鹉数量减少97%,从往年的25万只降至7500只;树懒数量减少96%,从往年的120万只降至4.8万只;拉普拉塔河流域的鳕鱼数量减少99%,从十年前的每年捕获32万吨降至去年的3200吨;鲈鱼数量减少98%,从往年的每年捕获28万吨降至5600吨;河豚数量减少97%,从往年的1.2万只降至360只;亚马逊雨林的植物种类从4.5万种降至2.1万种,其中1.8万种已处于灭绝边缘;拉普拉塔河流域的水生植物种类从860种降至320种,其中480种已彻底灭绝。

居民生计危机的数据同样令人揪心:南美洲有1.2亿居民依赖亚马逊雨林和拉普拉塔河流域生态生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