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69集:冬藏纳气(2/2)
“这就对了。”轩辕笑了,“每天这个时候,太阳最暖,您就来晒背,练这个藏气法,一次做十遍,做完了回帐篷喝碗热粥,保管您身子能暖起来。”
他又去了其他几位老者的帐篷,都是同样的情况:畏寒、乏力、气短。他便一个个教他们晒背、练藏气法,还让家里人每天午后烧些温热的草药汤——用晒干的生姜、红枣和一点点桂皮煮的,喝下去能让肚子里暖融融的。
过了三日,轩辕再去看苍石爷爷,老人竟然在帐篷外帮着孙子修补兽皮。见轩辕来,他笑着扬起手,声音比前几日洪亮了不少:“轩辕你看!我这身子,真能跟着太阳走了!”
老人的手虽然还是凉,但不再像冰块;后背晒得微微发红,透着健康的气色。他说自己夜里睡得沉了,胸口的冰疙瘩好像化了,早上起来还能帮着劈两块柴。
“我这藏气法,是不是就像给种子盖了层厚土?”苍石爷爷得意地问,“土厚了,种子才冻不着,开春才能长。”
轩辕心里一动,想起五行里“肾属水,主冬藏”的道理。冬天的藏,藏的不仅是阳气,更是肾精。就像粮仓里的粮食,藏得好,开春才有得吃;肾精藏得足,来年春天身体才能生发得有力。这藏气法,看似练的是呼吸,其实是在帮着肾脏“封藏”——吸气时纳阳入腹,正是补养肾精;呼气时缓而不泄,正是不让肾精流失。
他走到营地中央的空地上,召集了族里的老人,还有几个总说冬天手脚冰凉的年轻人。
“大家知道为什么冬天要藏吗?”轩辕站在阳光下,声音传遍营地,“就像咱们的粮仓,秋收后得把粮食好好藏起来,冬天才不会挨饿,来年才有种子下地。咱们的身子也有个‘粮仓’,就在腰间,叫‘肾’,冬天就得把‘气’藏进这个粮仓里。”
他指着远处的山林:“你们看那些松树,冬天不落叶子,不是因为它不怕冷,是它把养分都藏进根里、枝干里了,所以能稳稳地熬过冬天。咱们练藏气法,就是学松树,把阳气藏进肾里,藏得越足,来年春天越有精神。”
一个年轻的媳妇怯生生地问:“轩辕,我们女人家,冬天总觉得腰冷,能练这个吗?”
“更要练。”轩辕点头,“女人家的‘粮仓’更金贵,藏好气,不仅自己不冷,将来生娃娃也结实。”
众人都笑了,原本对“藏气”半信半疑的人,看着苍石爷爷的变化,也都来了兴致。轩辕便带着大家一起练:先找块背风的地方晒太阳,后背对着太阳,然后慢慢吸气,让小腹鼓起;稍停,再缓缓呼气,让小腹收紧。
一开始,有人笑自己吸气时像个鼓胀的青蛙,有人嫌呼气太慢憋得慌,轩辕从不催促,只是一遍遍示范,讲那些藏在自然里的道理:“你们看那结冰的河,表面冻得硬邦邦,底下的水却还在慢慢流,这就是‘藏而不僵’;咱们的气,也要像这河水,藏在身子里,慢慢流,别让它像开了闸一样泄了。”
日子一天天过,冬日的太阳升了又落,营地的老人们渐渐养成了午后晒背练气的习惯。苍石爷爷不仅能劈柴,还能跟着年轻人去河边凿冰捕鱼;那个总说腰冷的媳妇,说夜里睡觉脚能暖和过来了;连最调皮的半大孩子,也跟着大人学,吸气时故意把小肚子鼓得老高,惹得大家笑。
轩辕看着这一切,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藏气法不仅仅是一种养生术,更是在教族人顺应自然的道理。冬天的“藏”不是消极的躲避,而是积极的蓄能;就像治理部落,冬天不适合打仗、迁徙,适合修养生息、囤积粮草,这也是“藏”。天地的道理和人体的道理,原是一样的。
傍晚时分,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温度降了下来,族人们陆续回了帐篷。轩辕站在营地边,望着西边的晚霞,想起苍石爷爷下午说的话:“轩辕啊,这藏气法,就像给日子加了柴,不觉得那么难熬了。”
他笑了笑,心里清楚,这只是开始。冬天还长,藏气的道理,还得让更多人明白。就像那地里的种子,藏得越深,春天破土时才越有力量。
欲知这藏气法能否让族人安稳过冬?下集自有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