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遥远的回响(1/2)
硅谷大厦48层的喧嚣,在进入位于同一栋楼但经过特殊屏蔽处理的深层数据分析中心时,骤然被隔绝在外。
这里的空气带着精密空调维持的恒温恒湿,光线柔和,只有服务器机柜低沉的运行声和大型冷却系统循环的细微水流声构成背景音。
与其说这里是办公室,不如说更像一座数字时代的圣殿,或者一座戒备森严的堡垒。
李文博引着陆彬穿过层层身份验证和生物识别门禁,最终进入一个密闭的环形会议室。
会议室中央,一个极其复杂的全息星图正在缓缓旋转,那不是“心灯”网络的人文之光,而是标注了已知天体、深空探测器和各种宇宙背景辐射的宇宙图谱。
围绕星图的,是十几块大型屏幕,上面流动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学公式、信号波形图和频谱分析数据。
房间里已经聚集了七八个人,他们中有国际移动互联网股份公司顶尖的数据科学家和密码学家。
也有几张陌生的面孔——是通过最高级别保密协议临时召集来的全球顶尖天体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和理论数学家。
他们个个面色凝重,眼神中混合着极度兴奋与深深的不安。
“陆董!”李文博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所有初步分析数据已经整合完毕。这就是我们收到的……‘回音’。”
他操作控制台,中央星图的一部分被高亮放大。
一段经过降噪和增强处理的信号波形被提取出来,投射在主屏幕上。
它并非杂乱无章的宇宙噪声,而是呈现出一种奇特的、非随机的、蕴含着复杂信息编码规律的结构。
“信号源确认,来自格利泽581方向,距离我们约20.4光年。”
一位头发花白的天体物理学家开口,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排除所有已知自然现象的可能性,也排除了人类自身航天器或地面设备干扰。这是一条……刻意发送的信息。”
陆彬沉默地看着那波形,即使他早已知道这个结论,亲耳从顶尖专家口中得到确认,依然感到一股电流般的战栗从脊椎窜上。
“信息内容呢?”他问,声音保持着一贯的平稳。
“极其困难,但并非完全无法理解。”
另一位年轻的理论数学家接话,他语速很快,带着找到关键钥匙的激动。
“它使用的是一种基于通用数学常数和基本物理定律构建的‘语言’。”
“可以理解为一种……宇宙尺度的罗塞塔石碑。我们目前破译出的部分,大约占整个信息流的千分之一不到。”
主屏幕上切换出几行被翻译出来的、tentative(试探性)的文字和符号:
【……观测……文明活性波动……检测到‘大静默’打破事件……评估:非自然周期扰动……来源:内源性技术跃迁\/外源性……干扰?……】
【……‘摇篮’协议……部分失效……重新评估‘观察者’状态……】
【……信号特征:技术路径……‘联结’倾向?……威胁度:待定……价值:待定……】
【……持续监测……建议:非主动接触……】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每一行被破译出的文字,都像一记重锤,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头。
“大静默”、“摇篮协议”、“观察者状态”、“非主动接触”……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指向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可能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