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风的方向(2/2)
“他们是薪火资本的地推团队。”吴斌解释,“想签下这批孩子的‘声纹版权’,打包进二期基金产品。”
丁元英眯起眼:“孩子没有版权意识,学校也没有法律顾问,这一签,可能就是十年独家授权。”
“我已经联系当地司法援助中心介入。”吴斌说,“但问题不在个案。全国已有十九起类似接触,集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非遗传承家庭。有些人已经开始担心,这是不是新一轮的文化掠夺。”
丁元英沉默片刻,起身走向窗边。
远处,夕阳正缓缓沉入城市天际线。楼宇之间,霓虹初上,而天空深处,第一颗星悄然亮起。
他打开通讯频道,接入“心灵评议会”全体成员。
“我要发起一次紧急议程。”他的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主题:谁有权代表沉默的文化发声?”
会议定于七十二小时后召开,地点不限,形式开放。任何人只要接入静夜思网络,皆可参与表决。
与此同时,他在个人终端写下一段话,上传至公共空间:
“我们曾以为最大的危险是遗忘。
现在才知道,更大的危险是被误读、被挪用、被包装成商品出售。
文化不是标的物,传承者不是资源池。
如果有一天,我们为了拯救火种而点燃了贪婪之火,那这场燃烧,终将焚毁一切。”
这条动态迅速刷屏。
贵州侗寨的鼓楼议事团连夜召开村民大会;新疆喀什的老裁缝召集徒弟们集体签名抵制未经授权的合作;敦煌研究院联合二十家文博单位发布声明,呼吁建立“文化伦理审查委员会”。
七十二小时后,“心灵评议会”在线召开,参与人数达三千二百余人,涵盖学者、匠人、教师、艺术家、普通村民。
经过六轮辩论与匿名投票,最终通过三项决议:
一、所有涉及未成年人及弱势群体的文化素材采集,必须经双重监护人同意,并由第三方公益组织监督;
二、设立“文化尊严基金”,对被商业化使用的传统内容给予原生社区持续性分成;
三、成立“萤火守望团”,由各领域代表轮值巡查,防止协议滥用。
决议公布当日,李志江公开发表致歉信,宣布暂停所有涉及边疆民族地区的基金拓展计划,并承诺重新设计合作模型。
他在信中写道:
“我以为自己是在搭桥,却差点成了拆桥的人。
感谢那些及时拉住我的手,让我看清:真正的尊重,不是施舍,也不是占有,而是退后一步,把话筒交还给本来就应该说话的人。”
风波渐渐平息。
春天进入尾声,山野葱茏。
在陕北高原的一个清晨,李青山再次来到那座窑洞前。铜铃静静挂在门框上,随风轻响。几个孩子路过,仰头听着,不由自主哼起了那段童谣。
他们的声音稚嫩,却清澈如泉。
铃音与歌声交织,在山谷间回荡,仿佛穿越时空的应答。
而在千里之外的写字楼里,那位曾辞职去云南支教的投行经理,正视频连线昔日同事。画面中,他身后是一间简陋的教室,墙上贴着手绘的五线谱,孩子们抱着自制乐器排练。
“你们问我值不值。”他笑着说,“当我听见一个从没出过村的女孩说‘老师,我想写一首属于我们寨子的歌’的时候,我就知道了——有些收益,不能用IRR计算。”
屏幕另一端,十七位金融从业者默默打开邮箱,开始起草各自的辞职信。
风依旧吹过大地,只是这一次,风学会了选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