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自力更生(1/2)
第三百八十一章:自力更生
生产线上的临时措施虽然见效,但王超心中的忧虑却与日俱增。他明白,依靠老师傅们透支精力和手艺来弥补设备的先天不足,绝非长久之计。在又一次看到雷师傅带着徒弟们围着那台老切割机忙得满头大汗后,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愈发坚定:必须向上级反映情况,争取设备更新。
接连几个晚上,王超都在厂部办公室那盏昏黄的灯光下伏案工作。他找来过去几个月的生产记录,将设备故障次数、维修耗时、因此造成的产量损失以及次品率,一项项、一桩桩地核实清楚,用工整的字体整理成一份详实的报告。
在报告的末尾,他恳切地写道:“……工人们的干劲足,手艺精,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能有更趁手的‘家伙什’,我南水玻璃厂必能为国家创造更多价值,不辜负上级的信任与期望。”
报告写成,用最好的白纸誊抄完毕。第二天一早,王超亲自将报告交给了厂里的通讯员小刘。
“这份报告很重要,直接送到工业局办公室,请他们务必转呈吴局长。”王超叮嘱道。
“厂长放心,我一定送到。”小刘将文件仔细地装进帆布挎包,蹬上自行车便出发了。
接下来的几天,王超一面抓生产,一面等待着回音。他深知流程,报告送上去,需要时间周转和审阅。
几天后的下午,通讯员小刘从工业局回来了,带回了口信:“厂长,局办公室的同志说,吴局长请您明天上午去一趟局里,当面谈谈报告的事。”
王超的心微微一沉。“当面谈谈”这四个字,往往意味着事情不简单。
次日,王超来到县工业局。在被工作人员引到吴海涛局长的办公地点后,他发现吴局长正坐在桌后,面前摊开的正是他写的那份报告。
“王超同志,你来了。”吴海涛抬了抬手,示意他坐下,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你的报告,我看过了。”
王超在对面坐下,静待下文。
吴海涛用手指点了点报告,开门见山:“里面写的困难,我相信都是实情。你们玻璃厂能从之前的困境里走出来,现在又能接下地区百货大楼的任务,局里是肯定的。”
王超刚要开口,吴海涛却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凝:“但是,王超同志,你要看清楚现在是什么时候!全国都在搞建设,到处都在伸手要设备!机械厂、农机厂,哪个不比我们一个玻璃厂要紧?咱们地区轻工系统,一年才能分到多少指标?”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地看着王超:“你再看看你要的这些东西,新的切割机、制瓶机、退火窑……哪一样不是紧俏物资?别说我们县,就是地区工业局的仓库里,也未必有现成的!”
“吴局长,我们厂的情况确实特殊,这些老设备已经……”王超试图再争取一下。
“设备老,就要想办法克服!”吴海涛打断了他,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我听说你们前阵子就做得很好嘛!雷师傅他们用手工修齿轮,张老头日夜守着窑温,工人们三班倒,任务不也推进下去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事在人为!困难压不倒有心人!”
他站起身,在房间里踱了两步,背对着王超,语气沉重:“王超啊,你有想法,想把厂子搞上去,这很好。但我们不能一遇到困难就只想着向上级伸手要。现在国家也困难,我们要体谅。新设备,没有!至少眼下,想都不要想!”
王超沉默着,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