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定力与实干(2/2)
王超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扫过全场,眼神变得锐利而坚定。
“几位老师傅的话,点到了根子上。老周的汇报,也反映了实情。”他拿起面前的情况说明,“老赵的难处,我理解。工人们需要安抚,士气不能散。张副厂长的坚持,我赞成。工厂的根基不能动摇,财务纪律就是生命线。老刘的担忧,更是迫在眉睫,生产任务容不得半点闪失。”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加重:“但是,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外面刮什么风,咱们玻璃厂不能跟着乱晃悠!吴海涛局长上次怎么说的?‘自力更生,克服困难’!这八个字,不是只在设备更新被拒绝的时候有用,现在,更是咱们的定盘星!”
“同志们,”王超站起身,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微微前倾,“咱们要清醒地看到,这股‘吃饭不要钱、敞开吃’的风气背后是什么?是实实在在的丰收,还是浮夸的虚火?如果真是粮食堆满了仓,为什么上级的计划供应没有大变?为什么咱们厂的原料采购依旧紧张?雷师傅说那是‘败家’,张师傅说那是‘虚火’,我看,一点没错!”
他环视众人,声音沉静而有力:“玻璃厂的根本是什么?是咱们生产出来的玻璃瓶子!是地区百货大楼的订单!是咱们好不容易立起来的‘南水玻璃’这块牌子!工人们为什么之前有干劲?不是因为吃得好,是因为看到厂子有希望,产品有市场,干活有价值!现在,难道我们要把工人们的注意力,从创造价值的车间,转移到只会比较油水的食堂去吗?”
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在座不少人露出了深思的神色。
“统一思想,第一条,”王超竖起一根手指,“就是要认清根本,保持定力。不攀比,不跟风,不搞那些虚头巴脑、透支家底的面子工程!玻璃厂的成绩,是靠一炉一炉的玻璃水、一个一个的合格瓶子烧出来、做出来的,不是靠食堂的油水吃出来的!”
“第二条,”他竖起第二根手指,“要加强思想工作,把道理给工人们讲透、讲明白!这件事,工会要牵头,各车间配合!老周,你们要把班组会、谈心会都开起来,不能光让工人们听到外面的吹嘘,更要让他们看到家里的现实。食堂的困难,厂里的计划,财务的纪律,还有这种浮夸风气可能带来的后果,都要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大家听!要相信咱们的工人是通情达理的,只要领导把底交清楚,把利害关系讲明白,大多数人会理解、会支持的!”
老周重重点头:“厂长,我们工会一定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深入到班组里去!”
“第三条,”他竖起第三根手指,“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我们要主动作为,想办法。伙食标准不能突破计划,但是不是可以在现有条件下,把饭菜做得更精细点?口味调剂一下?炊事班可以多动动脑筋。另外,”王超看向供销科长老赵,“老赵,你路子广,看看能不能通过一些正常的、计划外的渠道,比如跟附近生产队联系一下,用厂里的一些边角料或者积压物资,换点豆制品、蔬菜或者偶尔弄点鱼腥,给食堂加点料?前提是,不能违反政策,不能影响生产资金。”
老赵连忙点头:“厂长,这个我可以去试试!”
“最后,”王超的目光变得格外严肃,“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各级干部,从我们在座的开始,必须要跟工人同甘共苦。我吃什么,工人们就吃什么,绝不会开小灶!食堂打饭,干部和工人一个窗口,一样分量!老周,你们工会也要发挥监督作用。我们要用行动告诉全厂职工,厂领导班子和大家是站在一起的,的心是拴在工厂发展上的,不是只盯着自己碗里那点油水的!”
王超的这番话,层层递进,既有高度,又接地气,既分析了问题,又指明了方向,更拿出了具体措施。会议室里的气氛彻底变了,之前的迷茫和争执被一种清晰的共识所取代。
“厂长说得对!”老刘第一个表态,狠狠掐灭了烟头,“是得把心思拉回到生产上来!回去我就开车间大会,把道理讲清楚!”
“财务这边坚决守住底线,同时积极配合老赵,看看能不能在合规范围内搞点副食补充。”副厂长张涛也表明了态度。
赵德柱和其他车间主任也纷纷点头,表示回去后立刻传达会议精神,抓好落实。
“好!”王超重重一拍桌子,“思想统一了,行动就要跟上。散会后,老刘、张副厂长,你们配合各车间,把近期因为思想松懈导致的质量波动整理一下,作为反面教材。雷师傅,张师傅,还得靠您二位在工人中间多说说实在话,稳住军心。老周,工会的工作要立刻动起来,深入下去!咱们玻璃厂,不能被一顿饭搅乱了阵脚!人心散不了,队伍垮不掉!因为咱们靠的是实干,拼的是真本事!散会!”
会议结束了,众人带着明确的任务和重新凝聚的信心离开了会议室。王超最后一个走出来,夕阳的余晖透过走廊的窗户照进来,拉长了他的身影。他知道,思想工作不是开一次会就能一劳永逸的,外面的风气也不会立刻转变,接下来的日子依然挑战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