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场沉浮: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 > 第279章 省委书记的高度评价,林望地位再巩固

第279章 省委书记的高度评价,林望地位再巩固(1/2)

目录

省委大院里,通往一号楼的连廊安静悠长。夏日的午后,阳光被厚重的玻璃过滤,失却了燥热,只剩下明晃晃的光,将廊柱的影子拉得很长。

林望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廊道里回响,不疾不徐。他的手机还保持着刚刚收到那条信息的界面,屏幕已经暗了下去,但那行“无限期停工”的字,却像烙印一样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没有想象中的欣喜若狂,反而是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平静。安平县那个拙劣而傲慢的音乐喷泉,从破土动工到仓皇停摆,前后不过十余天。它像一个笑话,一个由王伟兄弟俩自编自导,最终却砸在自己脚上的笑话。

林望知道,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胜利。是庐州、海东那些地市书记市长们打爆的电话,是省国资委会议上关于“降本奇迹”的讨论,是省政府常务会议上各位领导的集体认可,这些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阳谋大势,轻而易举地就将安平县那点阴暗角落里的算计,冲刷得无影无踪。

他甚至能想象出安平县那位县长,在接到某个电话后,头顶的[左右为难]瞬间变成[如释重负]的模样。

走到书记办公室门口,秘书小张已经等在那里,对他微笑着点了点头,轻轻推开了那扇厚重的红木门。

办公室里一如既往的沉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老茶的醇厚气息。省委书记赵德峰正站在巨大的地图前,手里拿着一支红蓝铅笔,似乎在思索着什么。他没有穿外套,只着一件白色的短袖衬衫,显得比在会议上时要放松一些。

“书记。”林望轻声喊道。

赵德峰转过身,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用铅笔指了指对面的沙发:“坐。刚开完会,就让你过来,辛苦了。”

他没有坐回自己的大班椅,而是走过来,坐在了林望旁边的单人沙发上,这种平等的姿态,瞬间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赵德峰亲自拿起茶几上的紫砂壶,给林望面前的杯子续上水,热水冲入杯中,茶叶翻滚,香气四溢。

“今天常委会上,你的那个数字经济办公室,可是成了焦点了。”赵德峰放下茶壶,语气轻松,“我这个省委书记,都快成你们办公室的‘推销员’了。”

林望微微欠身:“都是书记您和省委领导们高瞻远瞩,我们办公室只是做了些具体的执行工作。”

他能看到,赵德峰头顶那枚代表着[满意]的金色标签,光芒比在会议室里时更加明亮、纯粹,旁边还伴随着一枚深邃的,名为[考量]的标签。

“执行工作做得好,才是关键。蓝图画得再漂亮,落不了地,就是一张废纸。”赵德峰摆了摆手,话锋忽然一转,像是随口闲聊,“听说,安平县那个音乐喷泉,不修了?”

林望心中一动,知道真正的谈话开始了。他没有表现出任何得意,语气平淡地回应:“我也是刚听说。可能是地方的同志们想明白了,面子工程不如里子工程,把有限的财政资金,花在能真正为老百姓创造价值的刀刃上,更重要一些。”

赵德峰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眼神里流露出显而易见的赞许。林望的回答滴水不漏,既点明了问题本质,又把功劳推给了“地方同志的觉悟”,没有丝毫居功自傲的轻浮。

“说得好,钱要花在刀刃上。”赵德峰点了点头,身体向后靠在沙发上,目光变得深远,“但是,在很多人眼里,他们只看得到钢,却找不到刀刃。甚至,有的人自己就是那块锈迹斑斑的顽铁,还总想着把别人也拖下水。”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重新聚焦在林望身上,语气变得郑重而清晰。

“你今天在财政厅做的事情,钱世仁刚才亲自给我打了电话。他说,你不是去要钱的,是去给江东送‘印钞机’的。”赵德峰的嘴角,勾起一抹罕见的,发自内心的笑意,“林望,以前我说,你是把好钢。现在看来,我的评价还不够准确。”

林望抬起头,迎上书记的目光。

只听赵德峰一字一顿地说道:“你不是那块待用的钢,也不是那锋利的刀刃。你是那个能找到刀刃,并且让每一块好钢,都能用在刀刃上的,最关键的力量!”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林望心中炸响。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表扬,而是一种近乎于“定性”的高度评价。它意味着,在省委书记的眼中,林望的角色,已经从一个单纯的执行者、一个冲锋陷阵的干将,上升到了一个能够引领方向、整合资源、推动全局的战略性人才。

林望只觉得一股热流从心底涌起,他站起身,郑重地说道:“书记,您的评价太高了,我……”

“坐下。”赵德峰抬手压了压,“我不是在给你戴高帽,这是省委对你这段时间工作的客观评价。你当得起。”

他看着林望重新坐下,继续说道:“云钢的数据,被人偷了。这件事,你怎么看?”

林望没有意外,他知道这点事瞒不过书记的眼睛。“我看,这是好事。”

“哦?”赵德峰眉毛一挑,饶有兴致地看着他。

“他们偷,说明他们怕了,说明他们急了。他们想用一种最愚蠢的方式,来模仿我们,进而用低价和抹黑来摧毁我们。这恰恰证明,我们走的路,是正确的,是打到他们痛处的。”林望的思路清晰无比,“他们以为偷走了几行代码,就偷走了核心竞争力。但就像您说的,他们只看到了钢,却不知道刀刃在哪。我们真正的核心,是张大海师傅那样几十年积累的经验,是刘明那样不断学习迭代的能力,更是我们这套能让经验变成数据,让数据创造价值的机制。”

“所以,我不打算去追查,也不打算去打官司。那会浪费我们最宝贵的时间。”林望的目光明亮而锐利,“我要做的,是带着我的团队,用更快的速度,在更广的领域,创造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数据和模型。当庐州的纺织厂、宁州的煤矿都用上了我们第二代、第三代的‘工业大脑’时,他们手里那份偷来的第一代数据,就成了一文不值的垃圾。我们要做的,不是追上小偷,而是让他连我们的背影都看不到。”

办公室里一片安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