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新征程(中)(2/2)
“何总,我们必须反击!他们这是破坏行业规则!”
“我们可以推出特价套餐,短期对冲一下!”
“是不是可以找投资方,我们也融一笔钱,打一场价格战?”
何晓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理解团队的愤怒和急切,但直觉告诉他,跟随对手的节奏,陷入低水平的价格混战,是下下之策,最终没有赢家。他想起了父亲常说的话:“打仗要看准对方的七寸,不能他出拳你就跟着挥拳。”这些平台的优势是资本和流量,劣势是产品根基浅、体验同质化。而“何记”的核心优势,恰恰在于其数十年积累的产品力、口碑和独特的线下体验。
一个清晰的反击策略,在何晓脑中迅速成型——避其锋芒,击其惰归;以正合,以奇胜。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沉稳而有力:
“同志们,慌什么?他们打他们的价格战,我们打我们的价值战!”
“第一,坚守价格,价值说话。传令所有门店,‘何记’的核心菜品,一分不降!但要立刻行动起来,把我们的价值做到极致!后厨,给我把菜品品质再提升一个档次,分量足,火候到;前厅,服务要更贴心,环境要更舒适。我们要让顾客明白,多花的每一分钱,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品质、安全和体验!”
“第二,精准营销,攻心为上。欧阳,你立刻策划一组营销活动,主题就是‘一顿好饭,值得更好的价钱’。不直接攻击对手,而是通过短视频、美食博主体检、老客访谈等形式,生动展示我们食材的溯源故事、老师的匠心工艺、营养的健康搭配。我们要教育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好饭!”
“第三,推出‘价值锚定’产品。针对受影响最大的商圈店,快速推出几款高性价比的‘经典工作餐’和‘家庭分享套餐’,这些套餐不追求利润,甚至微利,目的是引流,让顾客有机会以较低门槛体验到‘何记’的品质,同时确保我们的核心正价菜品不受冲击。”
“第四,启动‘何记家宴’预订促销。强化我们宴请、聚餐的场景优势,提前锁定中高端客群。”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联合行业协会,发声呼吁。我们要以‘重点单位’的身份,主动联络行业协会,发起关于‘反对恶性价格竞争、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争取舆论支持,从道德和规则层面给对手施压。”
这套组合拳,既有坚守,又有灵活;既有正面防御,又有侧翼出击;既有商业手段,又有行业担当。命令下达,整个“何记”机器高效运转起来。
效果并非立竿见影。最初几周,部分门店业绩依然承压。但何晓顶住压力,要求团队坚决执行。渐渐地,市场出现了分化:追求极致便宜、对品质要求不高的客户流向了平台;而注重健康、口味、体验和品牌认同感的顾客,在经过比较后,更加坚定地选择了“何记”。尤其是“价值锚定”套餐,成功吸引了大批新客尝鲜,其中相当比例转化为了正价菜品的回头客。
更重要的是,“何记”坚守品质、不参与恶性竞争的姿态,赢得了媒体、意见领袖和众多理性消费者的好评。“一顿好饭的价值”营销活动,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共鸣。相比之下,低价平台的菜品品质不稳定、服务体验差的负面评价开始增多。行业协会的发声,也让平台的烧钱行为承受了更大的舆论压力。
两个月后,战局悄然逆转。资本补贴难以持续,平台方的低价策略后劲不足,客流开始回落。而“何记”凭借其坚实的品质基础和精准的价值营销,不仅稳住了基本盘,品牌美誉度和客户忠诚度反而进一步提升。这场看似凶险的“价格狙击战”,最终以“何记”的“价值坚守战”的胜利而告终。
经此一役,何晓更加坚信,“何记”的根基,在于其无法被简单复制的“价值创造”能力。外部的风浪和挑战永远不会停止,但只要坚守初心,苦练内功,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然而,就在“价格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一个更深远、也更根本的挑战,已经随着时代的大潮,悄然涌至“何记”的脚下——数字时代原住民(Z世代)的崛起,正在从根本上重塑消费习惯和餐饮生态。如何与这些“数字原住民”对话,赢得他们的心智,将决定“何记”能否真正穿越周期,实现基业长青。这已不是一场可以靠单一策略应对的战役,而是关乎企业基因能否与时俱进的一场深刻变革。
新的考卷,已然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