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的发小是朱元璋 > 第179章 新程

第179章 新程(1/2)

目录

寿宁侯案的余波渐次平息,京师的官场在经历了一番无形的洗牌后,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崭新平衡。忠毅侯府门前虽不复前些时日的车水马龙,却也不再是风波诡谲时的门可罗雀,往来者多是真正有志于实务或立场相对清正的官员,气氛反倒显得更为沉稳厚重。

这一日,宫中再有旨意传出,并非明发上谕,而是由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亲自至忠毅侯府传的口谕。

冯保依旧是一副笑眯眯的和气模样,但言语间的分量却不容小觑:“侯爷,陛下有口谕,宣您文华殿觐见。”

文华殿乃皇帝日常处理政务、召见近臣之所,较之乾清宫更显亲近。陈远(田侯爷)心知,这绝非一次简单的例行召见。他立刻整肃衣冠,随冯保入宫。

文华殿内,炭火温暖,墨香氤氲。皇帝并未端坐御案之后,而是负手立于一幅巨大的《大明混一图》前,目光凝注在北疆辽阔的土地上。听到脚步声,他缓缓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深沉。

“臣,田娃,叩见陛下。”陈远依礼参拜。

“平身。”皇帝虚扶一下,目光在陈远身上停留片刻,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许,“寿宁侯案,你受委屈了。”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陛下为臣主持公道,肃清朝纲,臣感激涕零,何谈委屈?”陈远恭敬回道。

皇帝微微颔首,似乎对他的回答颇为满意。他踱步到御案前,拿起一份奏章,正是陈远之前所上、关于进一步推广宣府新市经验、深化北疆治理的条陈。

“你的这份条陈,朕看了数遍。”皇帝的手指轻轻点着奏章,“开放榷场,以商路固边防;清丈屯田,以实绩稳军心;兴修水利,劝课农桑,以安民为本……条条切中北疆时弊,亦可见你用心之深,谋虑之远。”

“陛下谬赞,此皆臣分内之事。”陈远谦道。

“分内之事,能做得如此透彻,便是大才。”皇帝放下奏章,目光再次变得锐利,“田娃,你以为,如今北疆之患,仅在宣大乎?”

陈远心中一凛,知道皇帝此问必有深意,沉吟片刻,谨慎答道:“回陛下,北疆防线,东起辽东,西至嘉峪,绵延万里,宣大不过其中一环。然,宣大地处中枢,连接漠南漠北,其稳则西可援甘陕,东可顾辽蓟,战略地位至关重要。且近年来,察哈尔部虽受挫,但兀良哈三卫、朵颜诸部时而恭顺,时而跋扈,辽东女真亦渐成气候,皆需谨慎应对。故臣以为,稳固宣大,乃固北疆之基石,然亦不可不虑及全局。”

皇帝静静听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不错,你能有此见识,不负朕之期望。宣大之事,你已打开局面,朕心甚慰。然,基石稳固,仍需栋梁支撑四方。”

他走到《大明混一图》前,手指划过宣府、大同,继续向东,最终落在了蓟州、辽东一带。

“蓟辽之地,关乎京师安危,尤为重要。然近年来,将骄兵惰,卫所废弛,边备渐虚。朕意已决,设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统筹蓟州、辽东、保定防务,整饬边备,以固神京门户!”

陈远心头剧震!总督蓟辽保定!这可是比宣大总督权责更重、地位更高的封疆大吏之职!其防区直接关系京师安危,非皇帝绝对信任之心腹重臣不能担任!

皇帝的目光落在陈远身上,带着无比的郑重与托付:“田娃,朕欲以此重任托付于你,你可愿为朕,再镇北疆,守此国门?”

一股热血瞬间涌上心头,陈远没有任何犹豫,撩袍跪地,声音坚定而沉浑:“陛下信重,臣敢不竭尽驽钝,肝脑涂地!必当整饬军务,巩固边防,使胡马不敢南窥,以报陛下天恩!”

“好!朕要的,就是你这份担当!”皇帝亲手将陈远扶起,眼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蓟辽情况复杂,远胜宣大。军中积弊,地方豪强,乃至……可能存在的内外勾结,皆需你耐心梳理,铁腕整顿。朕予你临机专断之权,赐王命旗牌,凡三品以下文武,若有不法,你可先行拿问!”

这是比在宣大时更大的权柄!也意味着更重的责任和更凶险的前路!

“臣,领旨!定不负陛下重托!”陈远再次躬身,感受到肩头沉甸甸的分量。

“去吧。”皇帝拍了拍他的肩膀,“好生准备。旨意不日即下。离京之前,再去看看太后,她老人家……经此事后,心中亦有不快,你去宽慰几句。”

“臣,明白。”陈远知道,这是皇帝在教他如何处事,既要有雷霆手段,也需顾及天家情分。

退出文华殿,冬日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陈远却感觉不到多少暖意,心中已被巨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填满。总督蓟辽保定,这不仅仅是一次官职的升迁,更是将他推向了帝国北疆最前沿、也最敏感的位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