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新程(2/2)
回到侯府,他立刻召来毛骧。
“准备一下,我们即将离京。”陈远言简意赅。
毛骧一愣:“侯爷,是回宣大吗?”
“不,”陈远摇头,目光投向东方,“是蓟州,是辽东。”
他快速将皇帝任命的情况告知毛骧。毛骧听完,先是震惊,随即便是无比的振奋与凝重:“蓟辽之地,水更深啊!侯爷,此去……”
“此去自是艰难险阻,步步惊心。”陈远打断他,语气却异常平静,“但既食君禄,担此重任,便无退路可言。你立刻着手两件事:其一,调集我们所有关于蓟辽、保定地区的军情、吏治、钱粮档案,我要在离京前,对此地情况有个大致了解;其二,遴选一批绝对可靠、能力出众的骨干,无论是军中好手还是精干文吏,随我们一同赴任。”
“是!属下立刻去办!”毛骧领命,快步离去。
陈远独自坐在书房内,心潮起伏。宣大的局面刚刚打开,脚跟尚未完全站稳,便被调往一个更为复杂艰巨的战场。这背后,既有皇帝的绝对信任,恐怕也少不了某些势力希望将他调离经营日久的宣大、置于更险恶环境中的算计。
但他无所畏惧。
从大同到宣府,再到如今的蓟辽,他一步一个脚印,用实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赢得了皇帝的信任。手中的权柄越来越大,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但他匡扶社稷、安定边陲的初心,从未改变。
他走到那幅巨大的北疆舆图前,目光从熟悉的宣大,移向了更东面那片广袤而陌生的土地——蓟州、山海关、广宁、辽阳……
那里,有雄关漫道,有虎视眈眈的异族,有盘根错节的将门,也有无数期盼安宁的边民。
那里,将是他新的战场。
他深吸一口气,眼中燃起熊熊斗志。
新程已启,前路漫漫。无论有多少明枪暗箭,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必将以手中之剑,胸中之谋,在这大明北疆的东大门,劈波斩浪,再开新局!
旨意在三日后正式下达,震动朝野。忠毅侯田娃,晋爵忠毅公,授太子太保衔,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赐尚方宝剑,王命旗牌,准其便宜行事!
一时间,忠毅公府门前贺客如云,但陈远只在府内接受了皇帝的赏赐和几位重臣的拜访,便以“行程紧迫,需早赴任所”为由,婉拒了所有宴请。
离京前,他依皇帝嘱咐,入宫觐见太后,言辞恳切,执礼甚恭,绝口不提寿宁侯之事,只言将赴边关,必当恪尽职守,以慰圣心。太后见他态度恭谨,神色稍霁,勉励了几句。
一切准备就绪。在一个天色微明的清晨,忠毅公田娃的车驾,再次驶出了京师安定门。这一次,他的目标不再是西北的宣大,而是东北的蓟辽。
队伍比离京时庞大了许多,除了原有的护卫,还有毛骧精心挑选的数十名文武干员。车辚辚,马萧萧,迎着凛冽的寒风,向着那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土地,坚定前行。
陈远(田公爷)坐在马车中,回望了一眼在晨曦中渐渐远去的京师轮廓,目光坚毅,毫无留恋。
他知道,那里有荣华富贵,有权力倾轧,但真正的舞台,在边关,在需要他的地方。
新的征程,已然开始。蓟辽的风云,正等待着他去搅动,去平定。而他,将用他的智慧、胆识与铁腕,在这大明北疆的东线,谱写出一曲更加波澜壮阔的史诗!
(第四卷:蓟辽风云,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