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的发小是朱元璋 > 第180章 东望蓟辽

第180章 东望蓟辽(1/2)

目录

车驾出了京师,并未沿官道径直东去,而是先折向北,再次经过居庸关。关山依旧,风雪已息,唯有被马蹄和车轮反复碾压的路面,还残留着月前那场厮杀的冰冷印记。陈远(如今该称田公爷了)命车队在关外那处“迎客来”客栈旧址稍作停留。

昔日客栈已在一片焦黑中化为废墟,残垣断壁被新雪半掩,唯有几根烧焦的梁木倔强地指向天空,诉说着当时的惨烈。护卫们分散警戒,神色肃穆。田公爷独自站在废墟前,默然良久。寒风卷起地上的雪沫,打在他玄色的大氅上,发出细碎的声响。

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站着,目光扫过每一处可能发生过搏斗的角落。那夜的刀光剑影,匪徒的悍勇,护卫的拼死,以及最终擒获赵奎、拿到那枚决定性的铜符……一幕幕在脑海中清晰回放。这里,是他此次京师生死博弈的起点,也是他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公爷,此处风大……”毛骧上前低声提醒。

田公爷摆了摆手,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仿佛要将这片土地上的肃杀与决绝都吸入肺中,化为前行的力量。他转身,不再回头。

“走吧。”

车队再次启程,这次truly转向东方。

一路行去,景致与西北迥异。虽仍是寒冬,但地势渐趋平缓,河流冰封如练,远山轮廓也变得柔和。途经州县,地方官员的迎接愈发殷勤,甚至带着几分惶恐。总督蓟辽保定,位高权重,更兼赐尚方宝剑,准其便宜行事,这等威势,足以让任何地方官胆战心惊。

田公爷依旧保持着一贯的低调与务实,很少接受盛大宴请,多是听取地方军政简报,询问民生边情,态度温和却自带威严,让那些试图探听风声或套近乎的官员无从下手。

随着不断东行,关于蓟辽地区的情报也如同雪片般汇集到田公爷手中。毛骧整理汇总后,面色日益凝重。

“公爷,蓟辽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复杂。”行至通州附近,毛骧在马车内摊开一份密报,“蓟州镇,号称九边之首,拱卫京师,但近年来卫所兵额空虚,军屯侵占严重,将领多是世袭勋贵之后,关系盘根错节,骄惰之气甚重。辽东镇,地广人稀,面对蒙古残部与日渐崛起的女真各部,压力巨大,但军饷时常拖欠,兵备废弛,且镇守太监与总兵官之间,矛盾颇深……”

田公爷静静听着,手指在地图上蓟州、山海关、广宁、辽阳几个关键点上缓缓移动。这些名字,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中,曾承载着太多的兴衰与血泪。

“军中可有堪用之人?”他问。

“有,但不多,且多受排挤。”毛骧回道,“蓟州副总兵周遇吉,出身寒微,骁勇善战,但因性情刚直,不阿附上官,一直不得升迁。辽东宁远卫指挥使金国凤,善守城,曾以孤军击退蒙古小股骑兵,但据说与现任辽东总兵李成梁旧部不甚和睦。”

田公爷将这些名字记在心里。乱世需用重典,沉疴需下猛药,但也要找到能用的刀。

“京师那边,有什么动静?”他又问。

“据蒋指挥使密报,自公爷离京后,朝中关于蓟辽人事安排的争论颇为激烈。有人举荐了几位与……与之前寿宁侯案有些关联的将领,意图安插进去。陛下尚未表态。”

田公爷眼中寒光一闪。果然,人还未到,算计已经先至。想在他的新地盘上掺沙子?

“知道了。”他淡淡道,“加快行程,尽快赶到蓟州。”

他需要抢在对手布局完成之前,尽快掌握实际情况,站稳脚跟。

数日后,车驾渡过冰封的潞河,蓟州镇那雄伟的城墙已然在望。作为京师东北门户,蓟州城高池深,旌旗招展,透着一股边关重镇特有的肃杀之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